376%,这是泰达宏利行业精选过去5年时间里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平均每年收益率为75%。《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过去5年的数据统计发现,泰达宏利行业精选位居5年期股票型基金回报率冠军。
该基金由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刘青山掌管,6年来,基金经理未曾变过。与公募基金频换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只有两年半的行业现状相比,这并不多见,因而显得难能可贵。而基金经理稳定,是该基金摘得桂冠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青山向来低调,媒体上鲜见他的言论,投资者对其理解,仅限于其管理的基金以及泰达宏利旗下的基金业绩。在该公司内部的一次培训上,刘青山曾说过:"投资这个行业,活得长比活得好更重要,因为只有活下来,才会活好。"这句话,道出了其投资思想深层次的内涵,也真切地体现在刘的投资及管理工作中。
"与水平相当的基金经理比,他的投资风格真不太明显,是属于能耐得住性子,一点一点做业绩的那种。"一位熟悉刘青山的投资界人士如斯评价道。
活下来,活得好
活下来,才能活得好。这句饱含沧桑的话,出自在证券市场上摸爬滚打13年的刘青山之口,简洁但不失智慧。
"他不怎么看重短期业绩,这主要与他对投资的理解有关。这也是业内的一个现象,基金公司职位越高的人,其管理的基金越加重视中长期业绩。"上述熟悉刘青山的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1997年,刘青山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同年,加入华夏证券基金管理部。他参与了华夏基金公司的筹建,并从事行业研究及投资管理工作。2001年,刘青山加入湘财证券公司,参与筹建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彼时的"湘财合丰基金公司"),先后担任公司研究部总经理、投资副总监、投资总监兼总经理助理,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虽然职位在一步一步上升,但刘青山一直没有放弃泰达宏利行业精选基金这"一亩三分地"。
2004年7月,刘青山开始掌舵泰达宏利行业精选,一管就是6年多。期间,该基金业绩比较稳定,5年中有4年的业绩均排在同类基金前1/2,这样的结果并不容易,《投资者报》曾统计过,国内所有类型的基金中,5年中每年业绩持续跑在同类前1/2的基金仅有一只。
作为公司投资总监,刘青山注重长期的投资理念,已渗透到该公司其他基金上,并直接体现在基金的长期业绩上。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了从2005年8月23日至2010年8月23日为期5年的基金业绩,股票型基金前7名中,有3只系泰达宏利旗下基金,分别是泰达宏利行业精选、泰达宏利周期、泰达宏利成长,5年回报率分别为376%、332%、306%,远超过同期上证综指128%的涨幅。
把握大势最重要
"大方向判断对了,小细节错了不碍事。"这是刘青山经常谈及的一句话,他把其总结为"抓主要矛盾"。
若说追求长期业绩属于刘青山的投资思想范畴,那么,敏感地把握市场大势,并果断作出反应,则是其投资实践中的长项之一。
大多时候,基金仓位能反映出基金经理对大势的判断。在市场出现大拐点时,仓位是否能够顺势而动,能反映出基金经理判断大势的能力。这一点,泰达宏利行业精选基金多次表现了过人的本领。
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冲高到6124点,虽然,当时市场也有悲观的声音,但谁也没料想到那是一个终点。但那时刘青山就已判断,2008年一季度是上市公司业绩披露高峰期,尽管2007年市场总体业绩增长在40%以上,但彼时的估值水平基本上已经反映了这一预期,"所以,一季度将是市场寻找全年趋势的关键时期"。
当2008年3月中旬大盘跌至4000点时,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喊底部出现了,泰达宏利行业精选却果断减仓,仓位由2007年底的90%大幅降到75%,并在全年都保持这一相对低的仓位水平。
由于较早地降低股票仓位,以及配置非周期类行业股票,该基金较好地回避了大跌中的净值损失,业绩排在同类104只基金第33位。
这并非偶然。
2008年底,市场触底反弹,2009年初上升趋势逐步确立,期间,泰达宏利行业精选基金股票仓位从2008年底的72%,大幅上升到2009年一季度的85%,并在二季度达到93%,很好地分享了市场反弹的盛宴。
"尽管目前很多个人投资者觉得该基金4.6866元的净值较高(截至8月25日),但行业精选基金却得到了大型机构投资者的一致认同,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机构投资者对该基金风格的理解和认同。"一位资深的机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