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国新办就《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微博]副主任张喜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就这一轮改革的若干突破点进行了解读。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国企分类是改革的基础
张喜武副主任介绍,国企改革六项重点任务是——分类推进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于国有企业的领导。
本次国企改革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国企分类,本轮国企改革将国企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两类,其中商业类包括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两种。在分类的基础上,本轮国企改革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绩效考核、国企薪酬改革等内容作出了分门别类的规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鼓励多种方式参与改革
连维良副主任重点就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关内容进行介绍,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革。
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二是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
在建立合理回报机制上,采取用户付费、政府购买、用户付费加政府补贴,以及授予与项目相关的其他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实现社会资本获得收益渠道多元化。通过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等方式,保障社会资本合理回报。
在建立风险收益分担机制上,按照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
★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国资管理将出细化文件,以“管资本”为主
对备受关注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许宏才部长助理表示:“《指导意见》发布后,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将出台细化文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国资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中央管理的110多家企业中积极推进包括直接授权试点在内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
他还强调,改革完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从而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职责边界。《指导意见》提出,要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
他表示,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改变以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直接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的运作模式,而改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授权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实质上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设立了一个“界面”和“隔离带”。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科技助力国企改革
辛国斌副部长介绍,未来将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不断强化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努力实现提质增效。要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加快形成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国际竞争中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
★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国企薪改已率先破冰
高管薪酬改革:张义珍副部长介绍,针对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改革已然开始。2014年11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此次《指导意见》又进一步明确,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具体讲,就是国企负责人薪改要分类管理:对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企业负责人,重点是严格规范薪酬结构(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构成),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形成机制,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对通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由董事会按照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确定其薪酬结构和水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普通员工薪酬分配改革:张部长提到,财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大致的内容包括:结合国企功能定位和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指导国有企业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企业薪酬调查与信息发布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等加强宏观指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