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企放开手脚闯世界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一带一路,纺织产业,十三五
  • 发布时间:2015-10-19 09:47

  2015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交流大会解析案例探索方向

  10月1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5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交流大会在上海世贸商城隆重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杨纪朝、夏令敏,纪委书记王久新,顾问陈树津、杨东辉、张延恺、宋冬菊、张莉,会长助理徐迎新、杨世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处长陈忠等领导,以及众多企业家参加了会议。高勇主持本次大会。

  本次会议以“‘一带一路’的纺织版图”为主题,近20位来自政府部门、协会商会、重点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重量级嘉宾从行业视角出发,深度解析“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通过对当下热点问题的分析和实战经验的分享,为中国纺织企业全球布局指点迷津,获得了满堂喝彩,全天会议座无虚席。会议还对“中国纺织行业国际布局示范企业”进行了表彰。

  主旨发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走出去”带动行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渗透

  王天凯指出,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整体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深度调整阶段,全球贸易政策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纺织供应链的重塑,TPP等区域贸易协定将对我国产业健康发展造成较大挑战,加快纺织产业跨国布局的形势十分紧迫。

  王天凯还指出,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跨国布局呈现加速推进态势,行业众多骨干企业进行跨国资源配置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条主线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导,通过绿地投资、合作进行生产力的跨国布局,打造“中国+周边国家”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维持和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领先优势;另一条主线是产业资本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并购,对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原料资源、设计创新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进行垂直延伸和掌控,带动行业整体向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王天凯指出,“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全球布局需关注几个重点:一是继续保持谨慎态度,在海外布局中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风险防控,同时不断提升企业总部的核心业务能力。二是正视与国际优秀跨国企业的差距,切实提升跨国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品牌运营能力。三是全行业要进一步协同协作,积极探索在境外适宜区域建设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园区。

  非洲有充分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王天凯特别强调,在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风险控制前提下,非洲市场的机遇也值得关注和重视,值得行业深入研究。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走出去”巩固中国纺织业的全球地位

  曹学军指出,中国纺织业具有国际优势,“走出去”对于建设纺织强国、巩固中国纺织业的全球地位有着重要意义,“走出去”应与国内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曹学军说,纺织行业可率先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下一步要增强纺织行业的创新驱动力,大力在全行业推动智能制造,让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优先“走出去”。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境外合作区处处长陈忠:“走出去”要注意6大方面

  陈忠也为中国纺织业“走出去”献策。他介绍,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已近3万家,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对外投资建设了802家企业,并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陈忠认为,“越南估计将成为亚洲的又一个纺织生产中心。”

  陈忠还对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提了6点建议:一是把握节奏,勿盲目跟风;二是建立国际化的管理体制;三是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四是把守法文化、风险文化等融入企业文化中去;五是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六是抱团出海,形成合力。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亚夫:“走出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意集团近年来积极布局海外,在国外拥有13个品牌服装制造企业,开创了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主板上市公司的先河,在“中巴经济走廊”上也在发力。

  会上,邱亚夫代表“走出去”企业首先发声。他认为“走出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国企业在5年内要大规模“走出去”,中国企业家要提升国际化视野。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继生:以国际化为中心的“1+5”战略

  童继生代表国有企业发言,他指出,上海国企改革正如火如荼。根据上海纺织产业国际化的目标,上海纺织(集团)依托总体优势和旗下9家外贸公司的实力,加大了“走出去”力度,实施了以国际化为中心的“1+5”战略:“1”指一条国际化通路;“5”指建立五个基地:海外原料基地、海外制造基地、海外销售基地、创新设计集成基地、海外供应配送中心。童继生建议纺织企业关注非洲和拉美市场,并要总结“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制定“走出去”的合作规则,最后还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东渡的“过江跨海”战略

  徐卫民分享了东渡集团在国际化布局上的“过江跨海”战略:“过江”向苏中及苏北拓展,“跨海”在海外建立贸易、投资、财务结算中心,降低采购成本和流转过程中的财务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化解贸易危机的能力。目前东渡已在境外设立了(独资、合作)生产工厂12家。

  热点聚焦

  在当天下午的专题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还针对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现状及潜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金融支持两个热门话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和分析。

  热点一: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现状及潜力

  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的主持下,天虹纺织集团董事长洪天祝、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新、盛泰纺织集团董事长徐磊三位嘉宾,围绕越南未来5~10年的投资潜力、TPP及其他区域性优惠贸易政策对产业链向越南转移的影响等展开了探讨。

  天虹集团董事局主席洪天祝介绍了天虹在越南的投资经验,目前天虹在越南有125万锭的投资规模,投资规模达8亿美元,为中国大陆企业在越投资规模之首。谈及TPP,洪天祝认为它对中国企业也是一种锻炼,在TPP的12个签约国中,唯有越南纺织服装业最具竞争力,他建议有能力的中国企业都去越南开设一个工厂。“越南是中国纺织工业走出去的首选之地,但不一定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出去,如果在国内不行走出去也不一定会好;越南虽好,但并不是去了越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就“走出去”了,百隆(越南)公司现有纱锭40余万,注册资本达3亿美金。杨卫新认为企业“走出去”并不能光奔着TPP而走出去,而是“市场和客户让你走出去才正确”。他同时提醒到,越南不缺纺纱厂,现在缺的是面料,针织和印染企业下一步可以走出去。

  盛泰纺织集团董事长徐磊认为越南在未来四五年内还有很大潜力,但是越南的廉价劳动力已没有竞争力了。对于越南市场,他建议要从长远看,很多国家对越南的贸易都是免税的,未来对越南市场要关注其他产业(比如电子)与纺织业的资源竞争。

  热点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金融支持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的主持下,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国家开发银行处长胡彪、中国工商银行投行部副总经理邹新三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产能合作潜力等展开探讨。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介绍,继在浙江、长江、黄淮、新疆生产板块布局之后,华孚开始国际布局,在越南设立子公司降低了当前公司主要原料境内外差价对成本的影响,华孚公司纺纱规模目前已达到了150万锭,孙伟挺认为,越南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这既是客户和市场的要求,同时越南本身也是一个未来消费市场。

  两位金融业专家均表示,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他们建议中国纺织企业要关注银行支持纺织业海外布局的最新政策,以及海外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融资经验。

  本刊记者_文中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