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艺术与技术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艺术,技术,讲
  • 发布时间:2015-11-02 17:40

  随着大众表达意识的崛起以及电视人对节目样态的不懈探索,近年来兴起的演说类节目创造了一种新型“秀场”。这些节目中,口才相当于才艺,“讲”就是载体。类似节目如《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我是先生》《超级先生》《开讲啦》《人生相对论》《一人一世界》等“抱团”出现,于电视一边倒的综艺真人秀市场中创造出了一个“小时代”。担任《百家讲坛》主讲人后,于丹大火。同时,作为一名大众传媒研究者,她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四个阶段的划分也在业内传播开来。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代表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观众和主持人的关系是前者仰望后者;第二个阶段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观众从仰望者变成了评价者,并且开始参与节目;第三个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这时,观众和主持人平起平坐,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节目;第四个阶段是本世纪初特别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真人秀,平民成为了电视的主角,并且成为明星。

  “四段论”的核心思想是,观众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勇于秀出自己。尽管由于自带光环,明星在任何一个时代的荧屏或者新闻报道中从未缺位。但不论是《超女》《中国好声音》的唱歌,还是《非诚勿扰》的相亲抑或《中国达人秀》《出彩中国人》的才艺展示,电视为平民创造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相较才艺来说,“演说”形式无疑高冷,观众可以以“看热闹”的心情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或者以背景伴奏的方式欣赏一首歌,而讲话的节目,尤其是只有一个人演讲的节目,观众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听得进去。因此,最容易打动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人生故事成为此类节目的首选素材,再配以电视常用的明星、赛制等要素,演说类节目脱颖而出。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演说类节目开创了除新闻节目、网络空间之外的第三种话语表达空间,但其表达形式和内容功能并未独树一帜,仍不外乎娱乐而已。这种“价值向度”的评判标准无疑是片面的,但也道出了现阶段大众化演说节目继续向前演进所面临的困境——如何更“有料”。

  谈及“讲”,我们还不能忘记一群以“讲”为职业的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先生”。作为众所周知的大众群体,老师们由《百家讲坛》开始在电视上“讲”出了彩。归根到底,一个时代的电视文化造就了那个时代教师的荧屏形象。“超女时代”,通过《百家讲坛》成名的老师被冠以“学术超女(男)”;“真人秀时代”,教师的包装方式自然也离不开真人秀。不过,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受众都不希望用“炫目”的外在概念动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今年开始,山东卫视雄心勃勃推出《我是先生》,意在探索“讲课”的电视化改造,换句话说,在荧屏上尝试寓教能否于乐。

  说到寓教于乐,网络上一群名为TED(即Technology(科技)、Entertainment(娱乐)、Design(设计))的小视频做到了平衡,TED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切切实实是在传播知识和未知,并且有着一种高潮迭起的讲故事的手段和适应于网络时代的短小精悍(18分钟)。TED的粉丝遍及全球。尽管对它的电视化改造难度很大,央视财经频道《一人一世界》还是尝试播出了第一季,后续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

  网络向来是言论重镇,论坛、社交软件等都是其集散地,关于“讲”的节目更不计其数。

  怎样在既大众又分众的互联网上“开坛论道”,《看理想》有话说。

  本专题旨在挖掘中国电视和网络视频行业如何声画并用推广“讲”的艺术、提高“讲”的能力。

  文/赵国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