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不开心
- 来源:快公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配音,应用,iPad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3:52
初企们正寻找丰富多彩的形式,评估智能手机时代的员工参与度。
Bunny Inc.是个配音演员与内容创作者的线上市场,拥有50多名员工,分散在旧金山和波哥大的办公室,工作地点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正如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人力官塔尼亚·萨帕塔(Tania Zapata)所说,他们很难评估员工的满意度。“远程协作会造成凝聚力方面的问题,”她说道。
所以,为了方便每天快速查看,该公司采用一款名为Niko Niko的应用,员工只需动动手指滑动屏幕,就能表明自己的总体情绪,或回答特定问题。此外还有长按拖拽的幸福度仪表及相应的笑脸(或皱眉)表情符号,让员工表达自己对一切事物的感受,从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到办公室的整洁度。“比起以前干等着员工表达意见,现在可以更快速地采取行动改善问题了,”萨帕塔以波哥大办公室的网速为例,“这里的网络不比旧金山靠谱,但也有所提升了,”她说,“有好一阵子没收到皱眉脸了。”
根据2012年贝新联合公司(Bersin&Associates)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所有企业每年用于衡量与提高员工士气的资金共计7.2亿美元,这么做理所当然:长期研究表明,参与度高的雇员能够提高生产力、企业效益、员工留任几率甚至还有安全性。员工们也会拥有更健康愉悦的身心。然而1月份的盖洛普(Gallup)调查显示,2014年,积极投入工作的美国员工占总体比例低于1/3。
通过借鉴出版商和广告商用于提升观众参与度的类似技巧,比如通知、应用程序和emoji表情符号,初企们希望改变这一现象。正如墨尔本初企Culture Amp联合创始人兼CEO迪迪埃·艾辛格(Didier Elzinga)所说,过去20年,“在利用顾客数据改善公司服务上,出现了一股创新洪流。我们想,凭什么让营销者独享乐趣呢?”以下我们为您贴心推荐四款改善全球各地办公室氛围的APP。
RoundPegg
2009年面世
为了让管理者与员工保持同步,RoundPegg试图量化通常不太严密的企业文化概念以及员工的适应情况。通过线上性格测试,其跨平台网页应用根据“定义职场表现的36个价值观”对员工进行评估,比如风险承受力、创造力和不拘礼节的性格,RoundPegg首席营收官大卫·莱昂(David Lyon)说道。了解这些品性有助于管理者找到维持员工满意度的方法,比如加薪或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莱昂指出,企业还能利用这一软件评估潜在雇员,不仅是为了淘汰不适者,更是为了了解最适合准员工的工作方式与岗位。
Culture Amp
2012年面世
通过Culture Amp灵活的网页与移动端界面,企业可管理新员工和离职谈话的问卷及参与度调查等。“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改善用户体验,方便他们在iPad、iPhone或网页上都能使用,”联合创始人艾辛格说道。此工具能根据特定企业的隐私设定,实时自动以交互可视化形式为管理者呈现调查结果——包含对比不同部门员工的柱形图和显示问题变动情况的图表。
Niko Niko
2013年面世
这款应用十分直观,员工利用屏幕滑块表达自己对工作方方面面的感受,调整一个虚拟的笑脸,表达快乐到悲伤之间的情绪。Niko Niko把这种选定的表达方式转换成从1到100的分数,并将总分传送给管理者,甚至在全公司上下共享,激发大家的讨论。“这需要花点时间,不过人们最终还是彼此坦诚了。目睹这一切,让人倍感欣慰,”联合创始人迪尔亚拉·瑟拉祖蒂诺瓦(Dilyara Serazutdinova)说道。
去年,底特律慈善机构United Way基金会的员工参与了拥有数十年历史的盖洛普Q12调查,回答自己对12句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及上司相关的专有陈述的赞同程度。结果出来后,基金会决定认真审视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最终的分数“不太理想,”该非营利组织员工参与度主管乌尔苏拉·亚当斯(Ursula Adams)透露。大约一年前,他们开始引进Niko Niko,员工士气迅速高涨。“现在,低于80分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她说道,“以前完全可以接受的70几分,现在就是诊断问题的节点了。曾经这个分数算是常态。”
Mood Ring
2014年面世
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Aon Hewitt)近期推出了这款手机应用,它以每月、每周或每天的频率定期调查员工的心情,并立即将整合数据反馈给管理者。雇主可设置单一问题的调查问卷,答题形式是点击按钮或撰写简短答复。有些企业每天使用Mood Ring查看员工情况,而另一些企业则在全体员工大会后利用它来快速收集反馈。怡安翰威特的全球员工参与度执行负责人肯·欧勒(Ken Oehle)强调,最重要的是及时与员工讨论调查结果。“要命的是,你只问问题,却不采取行动,”他说道。
文/STEVEN MELENDEZ 插画/Asuka Watana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