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告会:共绘“世界手机之都”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手机产业,惠州,珠三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0 11:01
在手机行业年度盛典——2015中国手机产业创新周期间,2015年中国手机产业年度报告暨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发布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5版),同时推介《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两大重磅报告正式揭面。
中国手机产业从2010年起,在经历了前阶段的迅猛增长后,已经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手机产业是当前信息技术产业中发展势头最迅猛、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为了帮助产业链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手机产业现状、科学深入地理解手机产业面临形势、支持和引导我国手机产业持续发展,《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5版)对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国内外手机市场和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
《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则从标准、现状与分析、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重点与保障等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解读。针对“什么是‘世界手机之都’”,“惠州距离‘世界手机之都’还有多远”,“如何加快建设‘世界手机之都’”等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及引导。
广东积极鼓励手机设计和应用创新
邹生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
“近年来,产业界的众多朋友积极关注广东、关注惠州,为我们手机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有效地推动了深莞惠手机生态圈的建设,促进了手机产业的质量、品牌的提升。”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邹生表示。
“广东省是全国最大、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销售产值2.97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8.6%,同时,珠三角地区也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机生产基地,2014年实现手机产量9.2亿部,占全国总产量的56.4%,华为、酷派、中兴排名全球手机出货量的前十名。
但同时邹生指出,这几年经济进入新的常态,整个市场发展趋于平缓。从高端来讲,面临着国际大品牌的竞争,从低端来讲,也是面临着东南亚一些低成本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所以手机产业也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的调整势在必行。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继续走好自主品牌之路,努力走好协同发展之路。(崔亮亮)
2025年建成具有影响的“世界手机之都”
王胜 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智能手机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也是‘互联网+’行动、‘宽带中国’等国家重要行动战略落实的基础。”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胜在致辞中表示。
据统计,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31%,智能手机用户超过5亿户,我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了解,2014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215亿元,其中,手机产业产值达到1600亿元。惠州市已经形成从方案设计、手机零部件生产和整机制造、售后服务完整的产业链条,培育有三星电子、TCL两家产值超千亿元的企业,以及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龙旗电子、苹果和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供应商伯恩光学等知名企业。
依托于此,惠州市已建成我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年产量高达1.2亿部。
王胜表示,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惠州市打造成为“世界手机之都”,力争2025年打造成为生产制造、创新研发、品牌集聚的产业基地,成为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世界手机之都”。(李秀远)
做惠州“世界手机之都”先锋
郭爱平 TCL集团高级副总裁、通讯CEO
TCL集团是惠州市孕育并扶持成长的千亿元级全球化企业,去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是全球第五大手机制造商。TCL通讯为TCL集团旗下一员,在惠州设有其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
对于惠州市提出建设“世界手机之都”的目标,TCL集团高级副总裁、通讯CEO郭爱平在演讲中表示:“作为惠州市的子弟兵,TCL愿意在将来与来惠州发展的相关企业共享专利技术、工厂,并开放TCL的生态平台。”
郭爱平介绍,TCL集团已实现全球广泛覆盖,拥有21个全球制造基地,23个全球研发中心,80多个销售中心,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手机市场全球排名第六,占据3.9%的市场份额,智能手机市场全球排名第八,占据3%的市场份额。
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需要企业的人大力支持。郭爱平认为,TCL强大的品牌体系,一流的制造运营及品牌管理体系,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化的产品规划及设计团队,多个国际品牌及丰富的专利资源,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提供全球的云服务等众多优势不但是助推“世界手机之都”建设的助推器,更是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李秀远)
四个维度五大空间建设“世界手机之都”
王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在发言中表示,手机产业原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进入平台区和增长缓慢时期。概括来说手机产业处于“三期叠加的调速换挡阶段”,即颠覆式创新低潮期,新产品形态分化期与新消费痛点寻找期。在换挡期阶段,手机业呈现三大趋势:手机依然是引领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域;手机是功能聚合平台,促进周边产业发展,促进价值链的变革;手机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在新的阶段,要根据变化来规划手机之都。
“世界手机之都”是指在手机产业领域具备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全球领先的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旺盛的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具体来说是能充分体现手机产业特色,实现国际化、集约化发展的城市。
王鹏指出,结合惠州实际,建设“世界手机之都”的内涵分解归纳为手机制造之城、手机创新之城、手机品牌之城、手机文化之城四个维度。
惠州手机生产制造规模大,具备完善的手机产业链,知识和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优化配置,科技创新团队、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资源雄厚,手机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表现大幅提升。手机企业品牌意识、产品定义和设计能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显著增强。
但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王鹏指出,惠州手机产业未来存在五大发展空间。产业高端环节薄弱,整体尚处于中低端生产制造环节。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滞后,不利于发展环境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需要加强。品牌宣传不够,不利于资源要素集聚,外界的认知度、认同度需要提高、文化理解不深,不利于产城融合发展。手机文化与城市文化尚未紧密融合。
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惠州手机产业未来发展思路,提出将分为逐点突破期(2015-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8-2020年)、优势均衡期(2021-2025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以夯实制造业务基础,集聚品牌建设合力,深化产城融合发展为重点,让手机产业成为推动惠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崔亮亮)
4G加速手机产品结构转换
陈金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随着信息通信业互联网化的加速,无处不在的网络、计算、软件与数据,以及智能终端等技术和创新成为塑造信息通信业新的发展引擎。
陈金桥指出,2014年起,全球电信行业持续复苏,移动数据成为引领增长的主要动力。究其原因,高速网络与智能设备的发展驱动流量的增长。全球范围内,LTE商用网络稳步发展,LTE-A加快部署。同时,移动宽带用户占比与智能手机渗透率同步快速增长,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另一方面,光纤宽带建设进度加快,2015年9月光纤接入用户总数达到1.02亿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48.3%。陈金桥指出,2015年,“宽带中国”正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推广普及的收官阶段,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4G的号角正在吹响,直接引导国内手机产品结构加快3G到4G的转换。目前,国内4G手机逐渐成为主流。2014年1-10月,4G手机出货量1.08亿部,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29.9%。4G手机的热销推动了手机产品的独立销售,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厂商均加大了公共渠道建设的力度。2015年,中国LTE用户预计有望超过3亿,将对流量的增长产生更加深刻的作用。
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众多业务使得人们对于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陈金桥指出,在这样的趋势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网络能力将向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发展,业务应用呈现融合化、软件化、云化趋势,创新的焦点将集中在消费品化、社交化与互联网化。(徐姗姗)
手机产业“过冬”四面观
温晓君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5版),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温晓君博士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温晓君表示,目前,国产手机产销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国产化加速推进;国产手机加快精品发展战略,营销进入全渠道时代,力争细分市场。面向未来,国内手机品牌加快出海步伐,市场将呈现“三全”竞争趋势;但同时,国产操作系统形成产业生态依旧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手机芯片的国产化替代率再一次提升,国产化水平维持在14%。
从品牌来看,在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前十位中,国内的联想-摩托、华为、小米、酷派、中兴、TCL,六大品牌进一步彰显国产实力,显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中高端市场国产手机品牌正在崛起,细分功能领域竞争更趋激烈,“子品牌”战略成应对互联网冲击有效手段,“全渠道”正在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词。
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速继续放缓。在中国手机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在以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洲地区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在。“走出去”成为当前中国手机厂商的必由出路。中国手机企业“出海”过程中除了面临专利大战的隐忧,“价格战”也不可避免。
回到国内这个主战场上,全价位竞争、全渠道竞争、全产业链竞争,“三全”竞争的趋势更加明朗。随着国内千元以下市场增速放缓,中端市场将成为主要战场,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双向争夺战即将拉开,这种竞争的激化也将引发上游产业链的全面比拼。
2015年,国产自主操作系统得到了实质性进展,但国产自主操作系统重研究、轻应用,缺乏产业支撑,要打破安卓生态体系的坚固围墙任重道远。(徐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