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纤维和绿色纤维担当行业重任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化纤行业,新常态,绿色纤维
  • 发布时间:2015-11-18 15:28

  走过“十二五”,迎来“十三五”,同时伴随着的还有普遍存在的“新常态”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引领。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化纤行业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特别是在纤维材料方面,高性能纤维和绿色纤维将扛起“十三五”期间化纤行业发展重担。

  主题1:时尚发展也需纤维推动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作为世界纺织服装大国,整个行业一直以来都同时尚息息相关。而时尚,亦是多元的,在很多人心里,可以理解来自家纺、服装等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终端的时尚,但是却无法想象来自产业链上游的时尚,诸如纤维。

  作为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当代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武学凯在纤维的时尚理念上,就已经走出了超前的一步。他认为,实现纺织服装强国梦想,纤维的创新、材料的创新是真正的幕后推手,跨界融合的意义在于把科技的力量、时尚的力量和传播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其对纤维时尚的认知,自2014年起,武学凯连续两年参与到“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创意时尚汇活动当中,把五彩斑斓的纤维用时尚感十足的形态展现在行业和世人的面前,为业界带来了一场以中国纤维为主体的感官享受。

  “把科技、设计,通过展示和媒体的传播放在一起,整合了整个产业资源来推动中国纤维事业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协同创新以及交互创新的新理念和诉求,也体现了跨界的思想。可以说,设计助纤维更具竞争力。”武学凯这样表示道。

  同样身处设计圈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主任沈沉,专注于服装和家纺纺织品流行趋势与艺术设计已有近三十年。在他看来,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就需要中国创造。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意必不可少。创意可以理解为创造性意念,也可以被当作创造性思维活动与创造性活动过程来解释。

  “我认为,纺织品艺术设计中的创意,首先是“创异”,创造不同,不同意味着价值。纺织品艺术设计应该鼓励差异化,追求多元化。其次是创一,创造第一、唯一,要处于一马当先的领先地位。再次是“创益”,创造公益、效益和利益,创造出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最后是“创义”,我们的设计应该可以使人有信仰,能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沈沉说。

  中国纤维也需要时尚,需要创意,中国纤维企业更需要在现如今的新常态下去寻找时尚出路。在法国时尚商业协会联合主席Marie Laure Souweine看来,中国纤维企业完全可以在欧洲落地生根发展,因为欧洲时尚品牌对中国纤维、面料和服装公司都是开放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品牌缺乏连贯性和品牌身份识别投入,在设计和品牌战略、创新和促销系列、品牌增值等方面欠缺的比较多。在法国纺织服装行业内,聚集着很多对时尚、服装充满热情的专家。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中国纤维企业,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活力,持久地改善其表现力和竞争力。也期待着中国的纤维企业可以借助各方的力量在时尚跨界方面表现得更好。”Marie Laure Souweine表达着自己对中国和纤维企业的期望。

  主题2:高性能纤维迎来发展良机

  同美国、日本等高性能纤维强国相比,不难发现,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起步较晚,一定程度上还有差距。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十二五”期间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介绍,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基础材料。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这几大纤维工程在广大科研工作者、高校和企业的携手攻关下迅速发展,三大高性能纤维行业已经形成,而且产品的应用方面也更为广泛。

  作为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周宏同时还兼任“十二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

  “近十年来,国产有机高性能纤维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其中,国产对位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技术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纤维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且在军民用装备制造中得到了应用。与此同时,国产PBO纤维和聚芳酯纤维也实现了工程化技术突破,正在进行产业化建设准备。此外,M5纤维和聚醚醚酮纤维的小试技术也取得了预期成果。”周宏表示。

  “十二五”已经进入尾声,属于“十三五”的新篇章即将要翻开。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作为《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之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十三五”时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会长、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罗益锋介绍,从全球市场看,大丝束低成本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正迎来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应该看到碳纤维、芳纶、高强聚乙烯、玄武岩以及各种耐高温纤维发展,也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对于我国而言,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应该重点解决小而散、产品系列化和产品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我建议,碳纤维等无机纤维可以向着低成本和超高性能两个方向发展,有机高强高模纤维实现品种多样化,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分析和工艺设备的创新,实现生产高效化、节能化和产品高性能化,扩大市场。而耐高温、阻燃等纤维,则可以顺应逐年强化的环保意识做大做强。”罗益锋说。

  同时他还表示,高性能纤维的市场开发,可以围绕着汽车和大型风电叶片等,利用快速成型固化剂和廉价中空陶瓷粉体,提高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新能源汽车要利用国内外合作开发的新型电池,带动高性能纤维电池部件的产业化,并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实现电池组的高性能、小型化和轻量化。

  在提及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史践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他表示,轻量化是电动汽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世界汽车企业如宝马、通用、丰田、本田等,都有各自碳纤维轻量化应用计划及目标。目前我国汽车复合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重视和公众的关注,企业和研发单位也应该更为重视,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主题3:绿色纤维扛起环保重担

  “绿色纺织”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对于我国纺织行业而言,想要做到绿色发展并保持行业地位,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据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洪涛介绍,行业环保要求主要来自四大方面,一是环保法规的要求,如限用物资、材料声明、化学管理等;二是供应链的风险防范,主要来自社会公众、媒体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三是纺织企业进行市场宣传和客户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碳足迹、水足迹、欧盟环境足迹等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报告;四是政策推动,如《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进行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均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纺织行业和企业必须为了环保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绿色纺织品在中国的发展确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国内的聚酯产能和年增长率都非常高,但是由于没有健全的回收体制,再生纤维的回收从数量上而言还只是纤维产量总量很小的一部分。我国政府曾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根据预计,2015年,废旧聚酯产品、化纤面料、服装等的回收利用规模将达到700万吨。”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这样说道。

  在此背景下,绿色纤维的开发以及有关绿色纤维的环境价值的交流日渐主流化。目前,国内化纤业也已经涌现出一批在生物基纤维领域的创新成果,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PTT纤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据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边树昌介绍,PTT纤维优点很多,发展前景广阔。其具有良好的染色性、生物可降解性、抗污性,具有和尼龙相同的韧性、回弹性及抗紫外线等。此外,PTT纤维耐磨,吸水性低,低静电,可在地毯领域替代尼龙。PTT纤维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对传统纤维材料的升级换代,其发展的价值是将成为一大类的基础材料,并面对一个几百万吨级的需求市场。

  同生物基纤维相比,原液着色纤维的绿色环保性则更多地体现在后道染整环节的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的原液着色纤维总量已经超过300万吨,从色粉、色浆与色母粒、原液着色纤维到纺织品的产业链完整,基本具备了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鑫表示。

  据他介绍,原液着色纤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原液着色纤维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难题,如色母粒的品质仍然不稳定。但是其发展前景广阔,其优势不仅仅是因为环保,还因为普通合成纤维的一些弱点原液着色纤维能够克服。原液着色纤维带来的低成本,并不是降低品质实现低成本,而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后道等印染环节的费用。所以,原液着色纤维特别适合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

  本刊记者_邵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