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信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来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16 15:04
——湖北读者
泥砂流
酷热难当,我和朋友去老舅家村前的那座水库想畅游一番。沿着村前那条小溪一路往前,只见溪水的水流却比往年小了许多,流入水库的地方,去年两边还是一片青草地,牛儿还在那悠闲地吃草,可现在却是一片泥砂。
下水后,我们发现软泥砂差点没过了膝部,每走一步都要搅起一股浊水,弄得我们兴趣全无。去年浅水区的脚底下还都是湿漉漉的草地呢。
老舅村里的人说,现在虽然烧液化气不用砍柴了,可人人都图眼前利益,把原始林砍(烧)了个精光,栽上了速生的单一树种。村里人也不太担心,他们说水库淤积起来了,到时政府总会把它作为病险水库拨款修理的。
老詹(江西)
冰火两重天
连续多日的“桑拿天”,让人不敢出门。那天取工资,一步迈进银行,感觉一股凉风扑面而来,禁不住浑身直打哆嗦。
取款的人多,我穿的衣服太少,结果长时间呆在十几摄氏度的空调下,有些受不了。我就向营业员提意见,请求他们将空调的温度适当调高一点。谁知营业员两眼一瞪:“这个温度是我们行里规定的,为的是让营业员整齐着装上班。怕冷,怎么不多穿件衣服来?”排队取款的客户们都觉得室内温度过低,跟室外的高温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后来笔者注意到,不光是银行,在一些酒店、商场,空调温度都很低。其实,完全可以适当调高一点,一来显得人性化,二来可以节约用电,低碳环保。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就不去做呢?
蒋平(湖南)
挂牌免责
乡村公路通过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桥。修乡村公路的时候,因为经费问题,这座明显破旧、两侧桥栏杆已经残缺不全的桥没有被重修。公路修好,车辆、行人更多了,桥损毁更加严重了,有几块桥板都明显地塌陷了下去。桥上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事故,有的还伤了人,群众多次向水利部门反映,但一直杳无音讯。
汛期来临,水利部门派人来,在桥的两端,各竖起了一块水泥楼板,水泥楼板的地上部分被刷了白底,用红漆写下了“危桥,禁止通行!”的黑体大字,成了“警示牌”。
群众原本就知道这是危桥,但除了在被“禁止通行”的危桥上通行,他们又没有其他路可走,只好照旧走。很多人议论说,水利部门在桥的两端树这两块楼板是多此一举。有明白人说,这块牌很有用的,是“免责牌”,如果有事故当事人追究水利部门的责任,水利部门可以说:我们已经尽到了告知责任,你非要在“禁止通行”的桥上通行,责任只能自负。
执言(河南)
我是真的怕了
儿子暑期有奥数课,我是骑车带他去上课的,二十多分钟的车程,骑车的话时间最好掌握。我走的路线是从长椿街出发沿着西二环往北走,到阜成门掉头在桥的西南角就是目的地了;晚上也按照原路返回。但骑了几天车,无论是下午5点多,还是晚上9点后莫名其妙的“晚高峰”,均让我体会到了车水马龙险象环生。
我是很遵守规则的人,总是老老实实地在自行车道上骑行,但骑得好好的,却经常会莫名其妙地被一个大公共汽车在后面追,吓得我们娘俩魂飞魄散,我只好拼命蹬踩踏板,以免葬身车下。有时候会被前面的另一辆大公共汽车牢牢地堵在非机动车道上,根本无法过去,只能吃力地将自行车抬到人行道上,推行一段,再回到自行车道。
最让我心惊胆战的是前几天晚上在复兴门桥下的遭遇。我从北向南由辅路骑行,然后从复兴门桥下穿过往南骑,这时通常会和从东往南盘桥的机动车穿插一下。那天在拐弯时沿着既定路线穿过车流,本以为到了非机动车道就安全了,没想到就在这条道上一辆黑色轿车猛然在我侧后方踩了刹车,司机摇下车窗冲着我大喊大叫。我也很生气,心想你车开到自行车道上已经违章了,还这么凶,岂有此理。
回到家很是后怕,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为了生命安全,我决定放弃骑车,开始改乘地铁。
田蕊(北京)
取钱
去年,我办理了活期一本通存款业务,即一个账号带一本存折和一张银行卡,卡折都可以存取款,而且卡可以全国通用,如果发生丢失,其中任意一个还能备用。几天前,单位领导临时通知我出差,可我怎么找也找不到银行卡了。我心想,反正还有存折,先取出一些现金来再说。
来到邮局储蓄所,我把存折递给了服务员:“取1000元。”出乎意料的是,营业员竟将存折扔了回来说:“2000元以下的到取款机上取。”我急忙说:“我的卡丢了,现在急等用钱。”可能是人多的缘故,营业员显得十分不耐烦,连看都没看我就大声喊道:“下一个。”无奈之下,我只得又重新排队取钱。
出差回来后,我直接就去办理了清户业务,对这种不人性化的服务,必须和它说“再见”。
王军(辽宁)
加气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打车,司机叹气:“生意越来越难做了,高温时间长,空调开的时间也长,而且天然气价格涨了,一升要三块五毛八。”他还说,阜南(距离我们所在的城市40公里的一个县城)现在气价还是一升三块二,想涨也涨不了。
“为什么?”我很好奇。
他解释了原因。原来阜南城里的国企加气点对面是一家私营的加气点,国企也涨过气价,可是对面的那家私营企业还是老价格,而且服务又热情,加气还给免费洗车,大家都去私企加气,国企没有了生意,只好恢复原价。我们这个城市只有这一家,老大的位置稳稳当当的,说涨就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王晓燕(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