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免费大学的尝试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关键字:免费大学,慈善家,经济
  • 发布时间:2015-11-20 09:31

  最让姜岚昕引以为豪的,不是他建起了一所免费大学,而是他开创了新的教育模式,并让学生看到了无条件的爱。于他,这才是最大的价值

  已是夜里十点,姜岚昕还有两拨客人要接待。他闲适地靠在那张宽大茶桌后的椅子上,笑着看对面的三位客人收拾东西离开。他们均比他年长,却都谦恭地称他作“姜老师”。

  在他所有的标签中,“老师”。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这也是他出现在这个位处北京南大兴星光影视城的原因。他已经在这里为中央电视台证券频道《华人名师盛典》栏目录制了一天的节目,第二天仍将继续。

  除此之外,他被称作企业家、慈善家、演讲家。以世华智业投资集团创始人身份,浸淫总裁培训行业十五年,十年间他演讲两千余场,以一副好口才而闻名。这也使得他在接受采访时更似在发表演讲,手势不断变换,用词多大,喜用排比,表达流畅,掌控感十足。

  在这些标签之外,现在,他更看重另一个身份。11月25日,由他倡议创始的“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将举办,所以,在这个北京入秋以来最冷的深夜,仍不断有人从市区赶来和他见面。“很多人都想从我这里知道更多关于论坛的第一手消息。”

  “今年经济下行得特别厉害,房地产下滑,银行收贷,传统企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人都在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缺乏道德或者说社会责任的承担,而慢慢地引发出来一些东西。”

  这是他设立这一论坛的原因。“要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就要引导更多的企业做社会型企业,引导更多的老板变成社会型企业家。”他说,“构建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十分重要。”

  姜岚昕对社会企业家的理解是,“以实现社会价值为企业的最大价值,以实现社会的财富为企业的最大财富,能够带领一些人去践行使命,担负责任。”

  成为这样的企业家,并引领更多的企业家成为这样的企业家—为他的这一抱负“背书”的,是他投资建设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中国首家免费大学。

  因为苦难,所以懂得

  2010年,在姜岚昕提出将已收购一年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改为免费大学后,身边所有的人都回了他两句话:这是大好事,但是不能干。

  姜岚昕理解,“这个事你一旦宣布就永远没有后路,而且未来的接替者也没有后路。还有一个,它天天要钱,你还要有人、有心放在那里。如果没有很大的发心和愿力你坚持不下去,它不是光有钱就能做下去的事情。”

  他用一年的时间来考虑,一边听各种声音,一边听自己的心,“听自己的自觉”。一年过去,他愈加坚定,“我就说要把它做出来,不然的话压在我心里反倒更难受。”

  他的动力来自于他的经历。“因为苦难,所以懂得”,在种种场合,姜岚昕从不讳言自己的贫苦家境。从小到大,依凭父母四处借来的学费,他得以走出大别山深处的山村,念完大学,并在15年的时间里,用“相当于正常人30年、50年的努力程度”,树起了企业品牌。他一直记得生活的苦,记得那些借钱给他的人,也一直梦想帮助像他一样的人。

  他也曾经想过为那些贫苦学生捐款,但是,“你在这儿捐一下,那儿捐一下,其实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他意识到,“要解决根本问题,就要把我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落实,必须有这样的一个团队去落实这些东西。”

  “公益也需要定位,公益也需要专注,公益也需要团队。”姜岚昕认为,很多人对公益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这个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在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金钱的情况下,做公益需要想清楚,到底你要帮助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有哪些人协助你去帮?怎么样让这个帮助最大化?怎么样把这个帮助持续下去?”

  下定决心后,他选择在2011年11月11日11点11分宣布这一消息,但是临到最后一次开会,他才知道,会场并没有定下来。“他们(员工们)还在一直告诉我,这件事你要想清楚。”

  这年6月,“郭美美事件”曝光后,社会风向标瞬间变化,公众对公益慈善的质疑达到沸点。姜岚昕告诉员工,“只要我的目的是纯正的,谁都无法评价我。越有这么多的担心,代表这个社会在这个方面越缺失,我们的责任、义举就越有意义。”

  此后,他连续写了几篇博客,阐释他为什么要创办免费大学、如何办以及如何持续下去。“质疑和担心太多了,我不想一个一个地回答这些问题,就想说你们要了解,就看这些东西。”

  另一方面,他联手新东方、汇源果汁、爱国者等上百家企业,发起“百家企业联盟”,共同助力免费办学。

  在宣布免费办学之前,2010年,姜岚昕带领华夏管理学院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了哈佛大学、西点军校、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等世界名校。此行为他办学提供了诸多借鉴。

  很多人一直问姜岚昕一个问题,学校的经费怎么办?他回答,“全世界所有的好学校都不是依赖于学费而活的。”他说,“中国很多民办高校为什么越办越难?就是因为它靠学费,却根本满足不了教育的正常维护和投入。我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模式。”

  华夏管理学院通过四个模式解决资金来源。第一,岗位定制。让企业进行赞助,学校负责给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第二,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通过大学基金的方式运作,用于对学生的资助和大学的运营。第三,成立公益资本。联合一些企业,发起一些基金,用基金收益的一部分支持免费大学。第四,智力投资。用华夏的品牌、智力、资源、人才,参与一些项目合作,获得一定的股权。

  通过这些模式,企业既得到了人才储备,又实现了社会公益,“而孩子们则看到了爱心的升华,同时我们也创造了一种社会力量,充满爱的力量。”

  企业与大学互相推动

  2009年,收购已创办了15年的华夏管理学院时,姜岚昕即有破局之念。

  是时,他已做了9年的总裁培训,对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所存的裂缝有深切的洞察。“学生找不到工作,因为学校培养的不是企业对口的人才;企业招不到人才,因为企业没有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大学紧密合作。”

  时有学员告诉他,“姜老师你把你的员工送我这儿来,都是精英。”有员工在世华智业工作3-6个月后被派到学员企业,业绩突出,很受重视。

  这成为姜岚昕收购华夏管理学院的初衷。“我就想,必须创办一种教育模式,企业推动着大学,同时这个大学必须能够推动这个企业,而且要进行紧密联合式的运作。”

  现在,华夏管理学院所开设的8个专业,均与管理类相关,全是以企业需求反向设计,“我们要在一个点上做到极致,所以把学校定位为,只为企业培训管理人才,其他专业全部放弃。”

  华夏管理学院推行“三三制”教学,三分之一时间课堂教学,三分之一时间邀请实战名师授课,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各大企业实践。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融通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姜岚昕注重实战、实效和实操的授课与咨询理念。

  在专业讲授之外,姜岚昕更注重学生道德和人格的熏习。

  华夏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道德的楷模、管理的精英,社会的脊梁,”,其中,道德放在首位。“‘道’就是无我,‘德’就是利他。”

  在华夏管理学院,学生们的一天从早五点开始,习太级拳,诵读国学经典。在主课结束后,下午四点始,用两小时在校园的各园子里进行劳作。晚上是第二课堂,学生们读书、观影、唱歌、起舞??每月,学生要写一封家书,每学期要做100小时的义工。

  学校在京郊平谷,平谷的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华夏管理学院的学生几乎全都服务过。平谷相关人士告诉姜岚昕,姜老师,所有能给你们的荣誉我们都给完了。姜岚昕说,“最大的奖赏不是来自于一个荣誉证书,而是在他一个人独处时他从灵魂深处欣赏自己,这是对他最高的精神奖赏。”

  在反哺社会之外,华夏管理学院的学生已开始向内反哺。一名叫郭振海的学生,毕业实习时月工资2800元,他每个月捐出100块给学校。“不只一个这样的学生,有好多这样的学生,而且还不让学校宣传。”

  这令姜岚昕深感欣慰和骄傲。“华夏管理学院这样一个免费大学,对学生们来说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会传递一种爱的精神。他亲自体验过无条件的爱,他也可以在未来无条件地去爱别人。这比经济的反哺更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熏习让华夏管理学院的学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一次,姜岚昕到餐饮名店京兆尹吃饭,老板特来向他问候。他很奇怪,问老板,你认识我?老板说,不是,但是你的学生在我这里实习。

  老板告诉他,华夏管理学院的学生,吃苦在最前面,享受在最后面,做什么事情都是最投入,但对回报却不是看得那么重。“然后他说接下来我的中高层领导都要从你华夏管理学院的学生里面选。”

  老板亲自给姜岚昕炒了一道菜,泡了一壶茶。“那一天,菜吃得真香,茶喝得真美。”姜岚昕很是开心。

  “很多人刚开始了解免费大学时,知道学生们学费、住宿费全免,很感动,对我这个创始人很敬佩。其实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我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这才是我最大的教育价值。”

  姜岚昕相信“相信的力量”,“我说人呢,最关键不是要看到,而是要相信,要相信你心里到达的地方。”华夏管理学院免费办学已四年,对于其所引发的社会力量,他自认只能看到一部分,“但是更多的社会能量,我觉得相信比看到的力量大。”

  也因此,从一开始,他对于华夏管理学院的兴办,就没有得失感,“它不是以一个企业化的思维模式去做的。”他说,“一切的心理准备都是付出,本身就没有想到得到,也不需要得到。”

  终极梦想

  年初,姜岚昕公开发表宣言,召告众人自己未来八年的三大核心愿望,并请所有师长朋友监督:一、做访问学者静心沉淀;二、把世华彻底转型为国际化企业;三、开办国际免费大学。

  选择这么做,姜岚昕希望“强化自己,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一种加持力”。对于反对的、不加持的声音,他亦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让自己意识到还有空间需要去创造。

  三个愿望中,有两个是相通的。2017年,姜岚昕打算到美国读书,一方面精进自己,另一方面,“想办全球免费大学,想好好地看看那些经历了几百年的世界级名校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的时间表上,2017年,世华智业会先收购一所美国大学,经过2-3年的盘整,把它变成一所全部免费的大学。

  曾经,姜岚昕在加州大学和一个管理学院的教授交流了两个小时。他告诉对方,“让我们以超越国界和民族的这种大爱的精神,为人类的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姜岚昕记得,“他听了特别开心,一下就把我紧紧地拥抱了。因为他个子又高,又胖,把我整个身体都给抱起来了。然后我心里暗暗想着,我说我的胸怀把你整个美国人都给包容了。”

  这是姜岚昕的终极梦想。“放下区别心,创办全球免费大学,超国界、超宗教,这样的一种大爱才是我未来最重要的一个追求。”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一则故事:在美国的一次科技盛典结束之后,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上前搀扶冯·卡门,但被这位著名的流体力学大师推开了,大师对他说:“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扶助,惟独举足高攀者力求一臂之力。”

  这个故事令姜岚昕感怀不已。现在,他和华夏管理学院—他的“精神圣地”正在做、想要继续做的,即是为举足高攀者助一臂之力。

  撰文_安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