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大企业病”阻碍创新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三星,IBM,IT
  • 发布时间:2015-12-14 15:18

  一本名为《谷歌经营之道》的书写道:未来组织的关键职能,就是让一群Smart Creatives(有技术知识、业务特长,同时还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聚在一起,快速地感知客户需求,愉快地、充满创造力地开发产品、提供服务。那么什么样的人是Smart Creatives?一句话,Smart Creatives不要你管,只要你营造氛围。传统的管理理念不适用这群人,甚至适得其反。

  你不能告诉他们如何思考,给他们命令不但会压抑他们的天性,也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把他们赶走。这群人需要互动、透明、平等。

  对此,我想分享自己对三星、IBM两家全球500强的分析。

  先看三星。2013年三星集团的销售额超过3000亿美元,并且在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2008至2013年,平均研发投入增速为21%。然而这家如此重视研发、在行业绝对领先的公司,却在近两年出现下滑。

  另外一家我长期研究的公司是IBM。IBM是为数不多的拥有百年历史的跨国计算技术和IT服务公司,其2014年的收入为928亿美元,是计算机软硬件行业的长期领跑者。从1991年到2014年,它的变化非常巨大,包括产业模式、商业模式、计算模式和市场模式等等。

  可是,为什么业务还是下滑?大量企业开始使用云服务,对大型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的需求下降,导致IBM传统服务器业务萎缩。2014年IBM系统与技术事业部调整后收入减少22亿美元,较前一年下滑17%。以我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就是行动变化的速度不够。

  虽然所有的理念都是对的,所有对市场的判断都是对的,但行动变化速度不够。我相信无论谷歌、Facebook还是那些真正理解到这种变化并行动迅速的公司,都已经走到了IBM的前面。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如三星、IBM,究其根本还是犯了大企业病,整个组织太多层级与官僚,太过依赖于组织本身的核心能力,以及组织拥有的强大经验与技术,忽略了对于个体创造力的激发,以及个体价值的认知。

  福布斯中文网刊发的题为《为何大学毕业生成批涌向初创公司》的文章认为,“初创公司”曾经是一个指代小企业的行业术语,但现在让人联想到一种令人兴奋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正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Y世代(指198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间出生的人)中有47%在员工人数少于100人的公司工作。

  我曾和一部分年轻人交流过,也认识一些被称之为连环创业者的人。这些年轻人强调在初创公司工作最令他们感到愉快的是,没有等级职位划分的层级结构,没有大系统的僵化与内耗,拥有很多让他们自己觉得可以贡献价值的感觉,并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许多人表示,在初创公司里,能够非常迅速地学会涉及范围更广泛的一系列技能,而不是像大型企业那样被固化在一个狭窄的职位通道里。

  这也许是三星、IBM这样的大公司,在今天遭遇到下滑挑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为这些公司组织臃肿、层级复杂、条块划分,大多数新进员工都需要一番艰苦的历练,才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这一切,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员工望而却步,企业也就随之丧失了创造力。

  陈春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