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喜蚍蜉撼树,能否引发蝴蝶效应?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七喜,蝴蝶效应
  • 发布时间:2010-10-12 13:09
  “游戏规则都是英特尔制定的,全行业为英特尔打工,而为了利益没有OEM厂商愿意揭开英特尔中国区畸形的盈利模式……七喜将全面降低与英特尔的合作关系,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到普通的供应商关系,并与AMD结盟”。七喜副总裁毛骏飙日前炮轰英特尔,从而引发了PC厂商对英特尔高压政策的集体反弹。在2010年,AMD更是高调宣布PC厂商将推出135款基于AMD平台的产品。PC厂商突然涌向AMD的怀抱,究竟事出何故?

  七喜炮轰英特尔

  前不久,英特尔“突然”改变了与七喜电脑既有的合作模式,将七喜由Local OEM合作伙伴,“降级”为ChannelOEM客户,直接点燃了七喜“叛变”的导火索。那么英特尔为什么会对七喜突然降级呢?七喜副总裁毛骏飙对此的分析是:“我们近期准备推出部分采用AMD芯片的笔记本电脑新品,而此前还没有Local OEM推出采用AMD的产品,英特尔这招估计是为了杀鸡儆猴。”

  对此,英特尔(中国)方面表示,调整与七喜的合作模式是由于其采用了竞争对手的产品是不属实的。但随后,2010年7月27日,AMD和七喜在北京共同宣布双方全面开展战略合作,七喜将推出采用AMD平台的全系列笔记本电脑新品,全面采用单核、双核、三核和四核处理器。这是七喜首度采用AMD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本次合作是迄今为止AMD与本土OEM厂商之间最全面、最完整的产品线合作。七喜的这一举动是长期受制于英特尔游戏规则的一次爆发,那么英特尔的游戏规则究竟是怎么样的?

  “潜规则”

  “相比一线PC厂商,其他国内PC厂家的商业模式基本都是亚健康状态。”长城电脑一位内部人士指出。据了解,英特尔对客户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最高级别是MNC,即国际性厂商,如惠普、联想和戴尔都属于这个级别。这类客户规模足够大,因此,拿货的价格好,返点也多。第二级是Local OEM,像本土的神舟、方正、同方及七喜等国产厂商都属于这个级别。这个级别的OEMPC厂商在台式机时代,都曾迎来一段辉煌时期。第三级则是Channel OEM客户,像湖南新蓝及重庆八达等地方区域性品牌均属于这个级别。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让中国PC厂商使用英特尔的芯片,英特尔中国区采取了多种优惠形式来“套牢”PC厂商,包括广告报销、价差返点、年终返点以及项目返点。相关业内人士还透露,英特尔往往把芯片的价格报得很高,如笔记本电脑的芯片每粒报150美元,但实际进价只要50美元,那100美元差价会在下个月返还给PC厂商,同时,英特尔很少自己打广告,但只要PC厂商的产品广告中带上了英特尔品牌,PC厂商就能从英特尔获得高额的广告报销费。

  要玩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在现存的游戏规则下,电脑厂商还能够继续玩下去吗?

  蝴蝶效应

  近年来由于利润的下降,发生在PC产业链的各种矛盾频繁出现,尤其是英特尔与各大品牌厂商及下游的各级渠道商的矛盾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2007年到2009年,七喜控股计算机整机收入分别是16.86亿元、8.03亿元和5.91亿元,七喜控股的盈利状况也由盈利5232万元到亏损6821万元。2007年长城电脑的电脑及外设(包括显示器业务)收入为39.94亿元,2008年为36.76亿元;方正科技、同方股份的计算机收入也显示出不稳定,有逐年递减的趋势。

  国内二线PC厂商业绩下滑主要还是由于自身与上游厂商的话语权丢失,所以只能屈从于英特尔的规则,随着行业利润越来越薄,自然越来越难以生存。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国内PC业界一线厂商,比如联想、同方和方正都已经选择了与Intel的竞争对手AMD合作。多位国内PC厂商负责人均表示,最近曝光的这些“潜规则”其实不是新鲜事,只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因为在芯片供应上,几乎所有的中国PC厂商都“有求于”英特尔。

  幸运的是如今情况有些变化,5月底AMD发布VISION 2010新视觉笔记本平台,宏碁、华硕、戴尔及联想等OEM将会推出135款基于AMD新平台的产品。目前,宏碁已率先推出采用AMDVISION 2010新视觉技术的双核、三核和四核笔记本电脑产品。联想集团副总裁刘杰说,“作为AMD的战略合作伙伴,联想将在主流和超轻薄产品线同步切换到AMD新平台,其中包括最新的IdeaPad主流产品。”惠普、戴尔、华硕、微星等厂商也纷纷表示会迅速跟进,争取第一时间推出基于AMD VISION2010新视觉技术平台的笔记本电脑。

  一线厂商最近动作频频,欲有集体倒戈之势。蝴蝶效应其实早已经扩散开去,二三线厂商在七喜高调“叛变”之后,还能一动不动地看热闹吗?

  显然面对那么大一块蛋糕,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这就注定了今年的PC市场一定会好戏连台。面对众厂商的不再“忠诚”,英特尔的“王朝”是否仍依旧牢不可摧?

  英特尔英雄迟暮?

  从2009年开始,英特尔就陷进了麻烦的泥潭,先是被欧盟委员会以市场垄断罪名处以14.5亿美元巨额罚款,随后又在11月与AMD公司就一项私人反垄断诉讼达成12.5亿美元和解协议。到了2009年底,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又对英特尔提起诉讼,指控英特尔十年来涉嫌非法利用其市场主导优势压制竞争对手,稳固其垄断地位。直至今年8月4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才与英特尔公司就反垄断诉讼达成和解。

  客观上来讲,电脑厂商利润下滑不能完全归咎于英特尔。“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次众多厂商与AMD结盟,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毕竟市场是在竞争中生存的。垄断必然是暂时的,竞争才是常态,如果不能直面竞争,那只能面临着出局的危险。

  打破垄断是历史的发展过程,AMD在中国市场已经和联想、方正和同方达成了协议,彻底瓦解了中国市场的英特尔阵营。但是目前英特尔的市场占有率仍有80%,AMD要想动摇其地位短期内基本没办法实现。以前只和英特尔有往来的厂商即使现在同时与AMD合作,也仅是拓宽了AMD终端销售的渠道;但是性能不济,被迫使用田忌赛马策略的AMD也暂时无法挽回颓势,英特尔的帝国仍将会继续存在。不过从长远来看,更多的厂商选择AMD,对于整个PC产业来说,则是多了一份竞争,这将有助于它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从这次七喜事件可以看出国内的二线厂商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存的游戏规则,如果再不谋求出路,被边缘化乃至淘汰是必然的。一线厂商暗地里与AMD合作,二三线厂商集体跟进,英特尔的政策会不会就此改变?目前仍看不到任何迹象,或许这套规则还会持续下去。从竞争到垄断,再从垄断到竞争,周而复始,唯有“剩”者才能称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