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的不作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 来源:青春期健康医学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见死不救,杀人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29 13:51
案例:
孙某是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3月的一个上午,孙某带领班上同学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幼儿天天不慎掉进未加盖的下水道中,孙某见状,急忙呼救但周围无人,孙某自己不愿下去救人。大约十分钟左右,工人王某从此处路过,闻声后即过来观看,并同孙某一道在附近找来一段树枝,探测下水道的深度,测得下水道深约80公分,但孙、王二人仍不下去救人,最后有一中学生路过,见状急忙跳下去救人,将天天救上来时,由于耽误时间太长,天天已经停止呼吸了。
[问题]孙某的不作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又是什么形式的犯罪?
[评析]
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属于间接故意。孙某明知自己不下去救人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幼儿生命的可能性,却放任了幼儿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其在主观上是间接故意,在客观上,孙某的行为造成幼儿的死亡,所以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如果行为人虽有某种特定义务,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危害性。结合本案来看,孙某作为幼儿教师,因其职务上的要求负有保护幼儿安全的作为义务,因未能尽到职责以致幼儿掉进下水道,而下水道只有80公分高,即客观上孙某能够实施抢救幼儿的作为行为时,却未履行这种作为义务,其不作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幼儿死亡结果的未能避免,危害已经达到犯罪程度,构成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