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电池大佬:国产电池已成为引领者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电池,苹果,电压
  • 发布时间:2016-03-15 17:56

  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步入平稳增长期,众多供应链上游企业也受到一些影响。然而在所有的企业中,电池解决方案商一直延续着健康稳定的发展速度。《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走访了该领域的代表性厂商,发现该领域厂商不仅没有陷入经营困境,不少企业还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只要路线正确方法得当,电池厂商并不愁产品没有销路。

  《通信产业报》(网):智能手机市场给电池解决方案商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

  何岸:智能手机给电池解决方案商的机会非常可观,我们做过简单的统计。

  有数据公司统计,2015年苹果公司的iPhone出货量突破3亿部,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将安装配套电池。附加维护所用的备用电池,仅苹果一家厂商每年就将提供百亿元级的市场。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突破10亿部,更是给解决方案商足够的生存空间。

  自从2012年开始,无论智能手机市场几经风云变换,电池解决方案市场都保持着30%至40%的增长幅度。虽然2016年智能手机的增长将继续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电池厂商,但是整体增长趋势不变,这一点还是非常明确的。

  王理:从需求来看,中低端解决方案的市场空间将会继续收窄,红海竞争趋势将进一步恶化。不过在高端电池市场,情况截然相反。

  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采购性能更强的解决方案,他们需要寿命更长、容量密度更大、体积更小的产品。我们定位于高端电池市场,全力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即便如此整体出货量还不足以满足所有用户。

  目前,高端市场的比例约占总量的30%至50%,TCL金能电池每年能从中获取十亿元级的市场机会。

  《通信产业报》(网):目前电池解决方案市场的格局是怎样的?

  何岸:无论是起步时间还是技术能力,日韩等企业都是电池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先者。在过去的铝壳电池时代,三洋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厂商更愿意接受的解决方案,经过市场整合之后被松下集团收购。

  大概在四年前,聚合物与软包装电池技术被越来越多厂商掌控,并大规模实现商业化。这种没有金属壳、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的解决方案出现后,索尼公司成为技术的领先者,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厂商纷纷意识到聚合物与软包装电池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针对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其中尤以国内厂商的表现最为突出。辅以足够强大的产能优势,国内厂商已经扭转落后地位,逐渐成为行业引领者。

  王理:当前,聚合物与软包装电池方案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铝壳电池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出货量,但从这几年市场需求的表现来看,铝壳电池的产量逐年下降,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低。继续醉心于该市场,将意味着走向产能过剩的红海竞争。

  聚合物与软包装电池方案已成为高端产品市场的主流选择,包括苹果、三星和华为等主流终端厂商都已进驻该市场。按照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估算,提早布局该领域的厂商将获得巨大的商业机会。

  《通信产业报》(网):近几年市场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理:按照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逐渐进入平稳增长期,增长率已降至个位数,这对电池解决方案商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这也让一批电池厂商生存状况较为紧迫。

  然而从总量来看,被压缩的增量主要来自低端市场,该领域的机会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伴随手机市场良币驱逐劣币,优势资源将向标杆型企业集中。以华为、酷派、OPPO等追求高端化发展的企业为代表,他们的增长空间仍无可限量,与这些厂商合作能够给予电池解决方案商更理想的生存环境,因此手机市场增长放缓是客观事实,不过厂商们的日子仍然非常好过。

  何岸:按照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同的产品市场都会经历波峰,也都会经历波谷。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波峰时期收获市场机会,在波谷时代探索新的增长契机。

  一直以来,智能手机市场都是德赛电池的重要阵地。在爆发式增长时代,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稳定在10亿部/年的速度,这帮助德赛电池快速发展;如今增速降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全新的增量市场。如今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平板电脑等市场的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时将发生爆发式增长,我们加大了针对该领域解决方案的研发力度,保证在机会出现后,享受到增量红利。

  《通信产业报》(网):未来,哪些领域会成为电池解决方案发展方向?

  王理:电池充电的效率由电流、电压、电阻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因此厂商会在这三方面集中发力。

  提升电流,需要厂商加强电芯的负载能力;当前锂电池的负压极限是4.35V,未来将会进一步提升至4.6V至5V左右;改变电阻,则需要酌情选择理想的新材料,这就需要等待技术革命的出现,例如让石墨烯技术走向成熟。

  此外,硅碳负极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硫电池技术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所突破;钠离子电池与铝电池等技术也有可能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该领域前进的方向。

  何岸: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手机电池每年能够确保5%的容量提升,也可以做的更为纤薄,继续这样的演进,坚持三至五年不成问题。只是相应难度已经很大,足够让厂商们攻关一段时间。

  至于先进的电池技术,或许我们还不能寄望过多。这些新技术要么是刚刚走出实验室,生产车间还无法保证产品良率;要么是还在实验室的桌面上,等待实验报告验证可行性。足可见挖掘硬件的潜力,让他们影响现在的产业发展,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与其期待新技术落地,我们不如立足当下,从软件入手。回顾笔记本产品,五年前电池只能支持它们运行4个小时左右,现在很多产品可以运行8至10个小时;如今苹果公司的Macbook系列产品会比Windows平台的笔记本电脑更为省电,续航时间的不同表现,差距正是底层能源管理软件。

  据我们了解,苹果、三星、中兴、华为、酷派等主流厂商都在加大针对底层能源管理软件的投入,这将给相关产品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小规模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整体偏弱,未来很可能进一步流失更多用户。

  《通信产业报》(网):如何布局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

  王理: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是TCL集团旗下子公司,为TCL各系列手机提供高质量电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2015年,包括阿尔卡特在内,TCL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超过8355万部,这给TCL金能电池的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

  不过从公司的整体产能来看,为TCL供货只占据我们总出货量的30%,更多的市场空间来自全球主流手机厂商的需求。我们定位于高端电池解决方案,该市场空间也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因此我们还会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

  何岸:按照德赛集团的整体布局,我们的业务领域已经渗透至汽车电子、信息科技、新能源电池、光电LED等七大领域。

  不过就长远发展来看,新能源电池是集团的支柱型产业,该事业部占据公司资源投入总量的30%至40%,足见该产业对德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加码该领域的投入。未来,我们还将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拓展,寻找后继发展的动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