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
- 来源:今日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考,葛优,尊严,友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6-01 16:49
[编者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本刊推出一系列经典作文素材,为即将走向考场的莘莘学子加油加分。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第一次和第五万次
□佚名
葛优是内地影视界声名显赫的实力派明星,也是影迷朋友们最为喜爱的演员之一,这无疑与他为人谦和、低调和处事恰如其分有关,特别是他对待“粉丝”的态度着实令人称道。
了解葛优的人都知道,平时葛优走在人群中,总是面无表情,目视前方,可一旦有影迷认出来,他一定会换上一副敦厚灿烂的笑脸,甚至会哈下腰客客气气地给签名,毫无大牌影星的做派与高傲。
一次,他与冯小刚导演一同外出办事,路遇一个年轻人围着他俩走了好几圈,弄得冯小刚都有些不耐烦了。后来这个年轻人面向葛优试探性地说:“葛优?”葛优客气地点点头。这时,年轻人立刻慌乱地摸遍所有的口袋,终于找出一张折叠过的白纸:“不好意思,只有这张纸。”葛优却笑呵呵地开玩笑:“没事,不是欠条就行。”年轻人如愿地离开了。冯小刚感慨起来:“我真是没想到,以你的名气和地位,换个演员哪会有这样的耐心啊!你怎么就能做到对所有的影迷都这么客气?”葛优望着他,以兄弟间私下里少有的认真口吻道:“这事儿是这样的,对我吧,也许是第五万次,对他吧,这是第一次。”
态度端正,言谈举止则谦恭,做人处世则妥帖。五万次与第一次不能说差距小,但只要把第五万次当做第一次来认真谨慎地对待,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好呢?
适用话题:谦逊、换位思考、为人处世之道
(成金世荐自《幸福》)
尊严的来处
□佚名
十年来用同一个保姆。前几天她第一次跟我请假一周。回家之后我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地套上了七层垃圾袋。我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去年到青海湖旅行,包车认识一个司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每天笔挺的西装衬衫,永远提前十分钟到门口等,车子每天擦、座套每天换,车上免费准备垃圾桶、矿泉水、湿纸巾和睡觉盖的薄毯。自带单反相机一台,默默拍下客人观景时的背影或远景,分别时送给客人。这是职业尊严。
做家具认识一个木匠。生意很大,手工极慢,对于我所想出来的所有省事儿提速的主意都嗤之以鼻。虽然我订的两件东西并不贵重,就相当于“不带钻石的素圈儿戒指”,但是量尺寸时他亲自来,为的是要“看看你家的壁纸究竟啥颜色,用这个木料行不行”,送货时他也亲自带着徒弟来,生怕安放得不合适,连我放的位置不合他意都焦虑得要命,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这是职业尊严。
剪头发认识一个发型师。收费比大部分人贵,但是绝不染发,绝不烫发,绝不向客人推销任何东西。他的理由是:第一,用最简单的方式能让客人满意才算手艺;第二,我的专业是剃头的,不是推销的。这是职业尊严。
在网球俱乐部学球时认识一个网球教练。收费比其他教练稍贵,但是从来不占用学员的时间接打电话、喝水、抽烟、上厕所,也从不向学员推销会员卡、球拍器材,但客人如果有问题咨询,他总能给出最专业详尽的解答。他的理由是:第一,我是教练,不是会籍顾问,也不是销售店员。第二,学员花钱报名来学习网球,充分利用场上时间来实现学员技术水平的最大化提高是教练员的职业道德。
这些人身上有一种引而不发然则绵绵不绝的力量。职业尊严在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常常为很多“社会精英”级的人物工作。但是,即使在这个人群中,“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者有之、“卖弄风情扮演公知”者有之、“常在河边走主动去湿鞋”者亦有之。可见,职业尊严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甚至眼界都没有必然联系。
我深深地迷恋一个人全情投入于自己手艺时的样子,无关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模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
这,就是尊严的来处。
适用话题:文明、敬业、职业尊严
(陆明君荐自《妇女》)
生死之交
□黑与白
友谊与守诺,永远是最美好的品德。
清顺治十四年,有一个叫吴兆骞的年轻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举人。可是被黑势力陷害,以“科场蜚语”的罪名,流放至东北宁古塔,在这“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的塞北苦寒之地流落了二十年。
吴兆骞向朋友顾贞观写信求救,请他一定把自己救出苦海。吴兆骞在宁古塔曾写了一篇《长白山赋》,献给康熙皇帝。康熙一看之下,大为赏识,有意将他召回,但受到极大的阻挠,不得不放弃。连皇帝都救不回来的人,顾贞观怎么去救呢?
可对朋友的承诺使顾贞观义无反顾地去奔走。他对吴兆骞说:“辞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言不尽,观顿首。”(请你放心,保重身体,不用多说了,一切看我的。)他将吴兆骞写给自己的信放在怀袖之中,一有机会就拿给有关的人看,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康熙十五年,顾贞观找到当时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纳兰成德虽感到为难,但还是答应十年之内将吴兆骞救出来,顾贞观双膝跪下,说:“吴在冰雪之地,已蹉跎二十年,余寿几何,请以五年为期。”纳兰成德终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赎回了吴兆骞,实现了自己允诺的五年之约。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小逸闻:某单位招聘,出的题目是:“假如你在外地落入困境,请你向你的朋友求援,让他到当地去解救你,你能找出几个朋友?”大多数人绞尽脑汁,写不出一个名字来。我将平日里推杯换盏的朋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竟也想不出一个。
吴、顾之间的一封书信,可能要在路上走大半年时间,却并没有妨碍顾对吴的出手相救。虽然我们的通讯手段如此之发达,但是,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解救危难的朋友。当我们陷入困境之时,QQ里成百上千的彩色图像在一刹那都变成了灰色。我们不会为了一个朋友,用20年的时间去奔走。
适用话题:友谊、承诺、危难
(胡宗华荐自《东西南北》)
饿死在粮堆上的鼬鼠
□黄小平
在领导干部廉政培训班上,一位党校的老教授给学员们讲到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鼬鼠。他说,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着食物,然后把吃不完的食物储存到洞穴里。据统计,鼬鼠一生要储存20多个“粮仓”,足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
“然而,你们知道鼬鼠最后是怎么死的吗?”老教授问,“它们最后都是饿死的!”
饿死的?这怎么可能呢?学员们感到不解。
老教授说,鼬鼠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就会躲进自己的“粮仓”里,但它们必须经常啃咬硬物磨短两颗门牙,否则就会因门牙无限生长而无法进食。但它们早先在“粮仓”里并没有储存硬物,结果因没有硬物磨牙致使门牙不断生长,老长的门牙让鼬鼠无法进食,最后饿死在粮堆上。
老教授说,鼬鼠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从它储存粮食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饿死,而是饿死在自己的贪欲上。贪欲使它只看到粮食,而看不见石子,看不见粮食以外的任何东西。它陷入贪欲的陷阱里,看不见隐患,看不见潜在的危机,看不见明天与未来,是贪欲葬送了它。
适用话题:磨砺、贪欲、隐患
(张凤仪荐自《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