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读书教会我的事——宋依霖的心灵书单

  • 来源:世界高尔夫
  • 关键字:宋依霖,书单
  • 发布时间:2016-06-03 09:44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读过的书。”

  这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师长写给我的话,我一直印象深刻。

  阅读,是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个论题太大,我们无从论证。但是一个人读些什么书,或者是否读书,他的谈吐和气质一定会告诉你。

  采访宋依霖之前,我看过她发布在自媒体上的一篇的文章,题目是《我的读书人生》。初始我以为是年轻球员对于文化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的一些小思索,看罢却发现这完全是一个20岁姑娘人生体验,而这些有感而发都来自照片中那满满的三大书架的藏书……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打球是一阵子,可是人生却是一辈子,职业生涯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我们可以让这个小插曲变得更加精彩,变成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也许20年、30年也占据了人生的一大部分。那么剩下的人生呢,放任自流,还是得过且过?

  突然有一天,我爱上了阅读,阅读变成了一个除了打球以外的最大乐趣。读书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我,从前的我,浮躁不堪,异想天开,自信得过头变成了自负,每天为了身份而焦虑,虽然过得无忧无虑,但一个人生活在没有父母和亲人的城市,每天只是在球场吃吃睡睡练练,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多多少少有几丝孤单,书却成了唯一能陪伴我的最佳好友。

  ——摘自宋依霖《我的读书人生》

  和很多同年龄段的姑娘所呈现出的懵懂不同,宋依霖是个很清楚自己内心想法的姑娘,从未来的发展道路,到每一场比赛该怎么面对,从心仪的异性的类型到如何对待家人和朋友,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读书能给我很多种的可能和思考,我的(高尔夫选手)身份也许会让我错失很多生活的可能,但是书本却能弥补这些缺失,从书里,我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也能知道和我不同生活轨迹的人们的想法,读书让我原本单调的训练生活变得充实。”

  每天的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后是宋依霖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即使是训练和比赛期间也不曾有大的改变,出门身边带本书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这个姑娘生活的常态。说起这些年读过的书,宋依霖显然比谈比赛和训练起劲得多。

  第一卷:《非普通读者》——女王的觉醒

  如果你也是只爱买书,却静不下心来读完它们的人,那么就来看看这本书!

  曾经的宋依霖,也和你我一样,是个喜欢买书来装点自己书架的人,但是能够静下心来读完的却是寥寥无几,直到她邂逅了这本书——《非普通读者》。

  这本书篇幅不大,读得快的话,一天就可以读完,但就是这样一本不起眼的小书,却为宋依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果这是她读书人生的开蒙之作,恐怕也不为过。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艾伦·贝内特,书中的主人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在作家贝内特笔下,伊丽莎白二世因为偶然因素变成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因为贝内特把她写进小说而恼怒,反之,她两次打算授予贝内特爵位,却都被贝内特拒绝。贝内特把女王写进他的小说并不是要去讨好她,而是因为1997年,贝内特被查出患了癌症,在之后的日子里,阅读成为支持他战胜病魔的重要力量。贝内特在阅读中获得了动力和新生,他在病情稳定后,用《非普通读者》一书告诉读者阅读对于人们的好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从书籍中得到帮助和力量。

  从这本书开始,宋依霖试着让自己安下心来阅读手边的书籍,从开始每读完一本带来的形式上的成就感,到后来将阅读变成习惯,书本给予她的不再是数量上的重量,而是心灵上的质量。

  肤白貌美大长腿,虽然个子不是很高,但是宋依霖的身材比例却好到不行。这一切都得益于家庭对她的培养,自小开始,对这个长相漂亮的女儿,父母就寄予了厚望,加之她自己也有兴趣,父母便带领她往艺术的道路上走。天资聪颖的宋依霖年纪小小就会演奏很多种乐器,舞蹈水平更是不在话下,但是要往职业的道路上走,条件却远不止天资聪慧这么简单。因为身高等因素的限制,即使天赋使然,想要有所建树,依然是很困难的事情。思忖再三,父母决定改变培养的方向,放下了乐器的宋依霖拿起了高尔夫球杆。

  训练的枯燥和繁琐,扼杀着小女孩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几度让她想要放弃。13岁的时候,爸爸告诉宋依霖,你要好好练习,将来你要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当时的小姑娘对于职业这个词汇毫无概念,直到踏上了青少年比赛的赛场……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什么是赛场?直到那一刻,原本只爱唱歌、跳舞的宋依霖开始意识到,未来的样子。“真的和很多同龄的小朋友站在一起的时候,当自己打得特别差,才会觉得难为情,也更加想练习,因为不想输,不服输。如果你问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高尔夫的,那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吧!”

  靓丽的外形加上温柔的语气与谦逊的举止,见过宋依霖的人很难不喜欢她。但是你若以为她人如其表,只是个会撒娇的小女生的话,那你就错了,因为当她跟你谈起未来和赛场的时候,她的眼神分明告诉你,她的内心住着一个女王。

  第二卷:《只要一分钟》——感恩有你

  我们拼命变好,是因为心里住着不想辜负的人。

  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宋依霖最爱的还是文学小说类的作品,说起她最爱的一本书,她诚挚地向我推荐了《只要一分钟》这本书。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一则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主人公蓝是女性时尚杂志的编辑,从没有养过狗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却决定收养再卖不出去就会被送去安乐死的金毛猎犬里拉。为了让里拉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蓝宁愿忍受长时间的交通不便,与男友浩介由市中心搬到了郊区。为了里拉,蓝放弃了旅行、放弃了名牌服饰,假日也只能带着里拉到附近的狗公园散步;为了里拉,蓝从原本时髦独立的粉领族变成了“里拉妈”,而乖巧的里拉也为蓝带来许多快乐。蓝就像每一个现代女性,夹处在工作、感情、生活的冲突与挣扎中,渐渐地变得不知道自己所爱,也感受不到爱的存在,直到遇见了里拉,才终于体会“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日本作家原田舞叶的这个故事看哭了很多人,宋依霖也不例外。

  “我是个很喜欢小动物的人,我家里有三只狗狗一只金毛、一只挪威纳、一只小鹿犬。那只小鹿犬今年已经12岁了,按照狗的寿命,它已经算是高龄了,所以每一次出门,我都很害怕它会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死掉。从我二年级的时候,它就在我身边陪伴我,和我一起长大,其实就是亲人一样。每次不管我开心还是难过,它都在我旁边陪我,就像懂我的心一样。后来我总在外地训练,妈妈说我不在家的时候,它也总是在我床底下睡觉,等我回家。我每次回家,它都特别开心,宠物的世界其实很单一的,我们拥有全世界,可是它们却只有我们,用自己的一生在等待我们。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很强的代入感。除了家里的狗狗,我也会想到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我因为训练忽略了他们,我不能像很多女生一样,承欢膝下,跟他们撒娇,哄他们开心,还常常因为比赛的失利或者是训练的不顺,把一些负面情绪带给他们,让他们为我担心。我最近常常想起爷爷和奶奶,和爸妈比起来,我能够陪伴在他们的身边的时间更少,所以我想要更加努力的练习,即使吃苦受累我也不怕,我想快点出成绩,拿回去给他们看,让他们为我高兴和骄傲,也让他们放心,因为孙女已经长大了。”宋依霖说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她哭稀里哗啦,所以我并没没有告诉她,这本书现在已经被拍成了电影,我担心看完她会哭得更厉害。

  社会学领域,有一个贴标签的理论。当你被贴上优秀的标签,你就会越变越好,反之亦然。因此我们要感谢曾经看好我们的人,父母、前辈、朋友、恋人,抑或是仅仅出于客套的陌生人……因为被期待,我们肩负起一种使命感,想让自己变得像对方所说的一样好。尽管我不会为了他人的眼光活着,可是在对方眼中,我们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自己,但是我想说,如果没有那些看好的目光,我可能做不到这么努力。

  第三卷:《心理学与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

  压力与动力、冠军与loser,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作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才能活出好的自己。

  整个采访中,我一直反反复复地问宋依霖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压力?13岁的时候就定下的职业目标;漫漫业余路,总是和冠军失之交臂;面对越来越年迈的亲人们的殷切期盼……这些对于一个20岁的姑娘来讲,显得那么“压力山大”,而她为何能淡然处之。

  “我也很着急,一度有段时间,我不知道怎么调节。每次比赛的前两轮我总是表现出色,但是越到后面,我就越打不好,我真的很想赢,这么多年了,这么多人看着我,我怎么能视而不见。但是你知道嘛。球场上,尤其是比赛场上,当你越是想赢的时候,你却越是赢不了,这就像是个魔咒挥之不去。”回忆起那段时光,宋依霖的表情有点凝重,“高二的时候,我做了退学的决定,与此同时,转职业就成了我唯一的道路,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对我的技术有信心,但是心理状态却总是没底。我想知道那些能够在世界级赛场上夺冠的人们,他们的心理活动到底是怎样的……”正是在这段时间,宋依霖接触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要知道,这本书的来头可不小。《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

  从这本书开始,宋依霖仿佛找到了去往心灵世界的地图,她按图索骥,给自己的心灵做练习,并乐此不疲。2015年的海南公开赛之前,宋依霖报名参加了业余公开赛,那场比赛的第三轮,她交出了8字头,与冠军无缘,但是她的心里却很奇怪地不死心。比赛结束之后,她亲自打电话到海南公开赛的组委会,恳求人家帮她补报名,然而这样并不能动摇父母的心意,也许是怕接连的失意会让女儿丧失了信心,妈妈坚决不同意她去参加海南公开赛,“妈妈不理解,为什么上一场比赛的结果已经很糟,我还要找虐,非要去参加海南公开赛,但是我告诉她,我总结过了,我只是推杆不好,下一次比赛我会注意,好说歹说,妈妈最终才答应我。”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求胜若渴的时候,往往会天不遂人愿,而当你真的放下自己的胜负欲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赢家。“不管你相不相信,每当我想赢的时候,我就会越打越差,而这一次,我只是想证明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我只是专注在我薄弱的地方,想克服他们的时候,我就这么赢了。”这是宋依霖业余生涯第一个冠军,尽管此时她说的云淡风轻,我也能能想象当时她心中的波涛汹涌。比赛结束后,她第一时间给爸爸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之后,就说了一句话,“爸爸,我赢了,终于赢了!”

  “当时哭了吗?”我问她。

  “没有,哭不出来,欲哭无泪!”她笑着回答我。

  第四卷:《心碎是爱情最美的样子》——给自己的情书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物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里面有很多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但是读上去却让你不觉得悲伤。”宋依霖的推荐燃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翻箱倒柜的找出来,才发现是我肤浅了。

  作者梅根·莱斯洛琦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这本书是她在失恋12次之后,写下的心碎康复书。书中纵观古今,从古希腊男子为情所困时念诵的奇怪咒语,到作曲家勃拉姆斯混乱的爱情生活;从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情人乔万尼·迪·卡萨和卢莎娜·努齐的法庭剧,到画家奥斯卡·考考斯卡靠制作一个真人大小的玩偶帮助自己治愈情伤;忧郁歌手莫里西关于“爱情是无用的”的个人信条也许不被众人所相信,可海明威的妻子在不小心弄丢了丈夫的手稿之后,给自己的婚姻失败埋下伏笔的故事倒是令人唏嘘。这本书展现了浪漫爱情的光辉,也写出了爱情的艰难,作者温暖又幽默得给出了如何处理心碎的使用建议。她让我们从无数人爱情中幸存的经历中明白:心碎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因为它让我们成长。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作者在每章的结尾还会推荐一部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作为失恋者打发时间的良方。不得不说这真是个不错的创意和思路。“对于爱情,我其实没什么太多的认识,只是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书,就像开出的书单,你会在这本书里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宋依霖说。

  打开宋依霖的facebook或者微信朋友圈,你会看到一个很热爱生活的她。今天烤的饼干黄油多了,明天自制的鸡蛋牛奶味道好;就连随身携带的一本书,不读的时候拿来遮太阳也可以调侃一番……一副天塌下来,我也得先吃点好吃的即视感。她曾经跟我说:“我现在很怀念学校的生活,我从不后悔放弃了学业,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即使我现在需要,现在也可以学起来,但是我后悔,我错失了那样的一段学生时光。我现在在杭州九桥学院练习,我的练习场就挨着大学城,我时常羡慕那些和我同龄的大学生,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上课、下课;和同宿舍的女孩们一起学化妆、打扮、逛街;偶尔逃课在宿舍睡懒觉,一起在半夜纠结要不要吃宵夜;然后在校园里谈一场恋爱……”听到这些话,我会有些许心疼,但是我想跟她说,并非每个人都要走一样的路,但是不管前路如何,你都要像现在一样热爱你的生活。

  宋依霖说,他喜欢笑起来阳光干净的男生,最好是会打球的,而且得是职业水准。她欣赏的男生坚毅、果敢、在球场上专注而无所畏惧……她的择偶标准被宋爸爸调侃说她以后肯定是大龄剩女,但是却丝毫没有动摇她的少女心。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后知后觉的宋依霖直到晚上才知道,买了鸡蛋回宿舍的路上,她拍下了自己大长腿的倒影发微信玩笑说:“情人节就是牵着手中刚买的鸡蛋走回学院,好幸福!”漆黑的夜里,昏暗的背景,独处的时光,她却还是能想办法找出一些乐子,逗自己开心,这就是外表萌妹,内心女王的宋依霖。

  当开始习惯了一人前行的自在,便渐渐不会纠结于是否要与谁并肩前行,每一处敞开的小细节都展露着欢喜。所以就算希望中的那个他暂时还没有出现,但是宋依霖却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那个赏识自己的人出现,在此之前,希望她能一直这样好好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坚持这样的信念:“如果我有爱情,我就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我也是一块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