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有的南极行摄记 乘一条邮轮去拜访快乐、震撼与大美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南极,邮轮,摄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6-10 17:15
对于摄影师阿刘,在17天的南极之旅中,难忘的不只是壮美的风景,还有与团友相处的点点滴滴的欢乐记忆。他用镜头记录下南极的美,也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动人的片段。透过这些画面和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属于阿刘的南极影像和故事,与众不同,让人感动……
“呜……”帕兰希斯号的汽笛声响了起来,在这被众多更大的邮轮包围的码头,它的声音似乎是一种宣示:“我要起航,我要出发,我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不由自主地望向身边不苟言笑的刘岳,这个天津汉子的眼睛望向远方,似乎有着和邮轮一样的气魄,而我身后的邵大哥则明显很兴奋,眼睛里全都是光彩。“再见了,goodbye,adios……”各种语言汇集的道别语在空气中飘散,我们大概是今天第一个出发的团队,“新私享旅行的梦想南极之旅从这里开始!”不知是谁突然这么大吼了一声,笑声与欢呼声顿时不绝于耳,我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
这是我们的邮轮帕兰希斯号驶离乌斯怀亚港的一幕,虽然已是4个多月前的事情,但那画面仍然历历在目,兴奋和恐惧的情愫至今仍觉清晰——兴奋的是我要到南极这个陌生的环境去创作,恐惧的是我不知道能否用镜头记录南极最精彩的风光。不过,最后的摄影作品是令我满意的。我想,我一定会再次去到那里,因为那里永远让人魂牵梦绕。
驶离乌斯怀亚港
愉快的邮轮生活
乌斯怀亚港位于阿根廷最南端,距离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公里,所以,它是阿根廷和其他国家前往南极考察的后方基地,考察船都在这里补充燃料和食品,这也是我们此次南极之行的起点。
船刚驶出乌斯怀亚港的时候风平浪静,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海湾里,周围的群山遮挡了外海的疾风暴雨,这让一些极少出海的团友能够在到达德雷克海峡之前愉快地享受邮轮上的生活。
船上五楼的活动室是大家欢聚的场所,一杯咖啡,几块小饼干就能聊几个钟头,不过,更多的人是玩手机,花60欧元购买100M流量卫星上网,与外部世界保持昂贵的沟通,而我则喜欢靠窗而坐,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这是我第一次去南极,心中充满期待:冰山、企鹅、雪地、科考船……对我来说,每一个景物都是摄影的好题材。
这次行程中,团队里共有5人过生日,所以,我们住在船上的第一个晚上,旅行社的陶总就特意组织了一场庆生活动。陶总邀请我为当晚的活动拍摄花絮,我欣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拉来同行的摄影师邵大哥帮忙,再加上餐厅里爱好摄影的靖川,我们三人的镜头无死角地覆盖了现场。活动现场被布置得十分喜庆,我第一次在镜头里看到这么多红色,红色的吊灯、红色的五星红旗、红色的烛台……以至于我需要多次调节相机的白平衡来保持正确的色温。“下面请陶总唱歌,林洁配舞。”主持人在简短的开场白后说到,音乐随之响起,化了妆的林洁从我镜头的右侧进入画面,而陶总则唱起了《达坂城的姑娘》,现场气氛十分热闹。歌舞表演完毕之后是发言环节,众人一番祝福的言语过后,是几位寿星的专场。邵大哥将相机放下,眼含泪花地望着过生日的妻子,对她说了很多感激的话。与我年龄相仿的夏鹏威则给了过生日的爱人一个深情的拥抱,两人在众人的掌声下接吻,而当他们谈起那些爱的往事,不禁潸然泪下,场面温馨、感人。
在邮轮上的第二个夜晚同样让人难忘。那天晚饭后,我在房间里休息,Vicky突然从门外跑进来说:“阿刘老师,今晚我们就要渡过德雷克海峡了,过来参加聚会吧,你一定要演唱一首歌。”“好的,我一会儿就去。”这次不是拍照,而是唱歌,这对我多少有些挑战性,但想到可以看见更多不善唱歌的伙伴出丑,我自然乐意前往。这一夜,我见识了孙向青大姐的俄语功底,而陶总唱歌时由于喝得有些小醉,所以比前一晚笑得更加灿烂。“下面,有请葛……露演唱”,陶总表演完后大声说,那发红的脸上挂着醉意,葛露的名字被他拉得很长,仿佛英文单词“glue”(胶水)一般,旁边的一群白人也跟着起哄,而喝得更多的几位男士竟跟着歌声翩翩起舞,引得大家一片哄笑。“Bob,Bob,Bob,Bob……”葛露唱完后,人们开始对着刚才起哄声音最大的荷兰船医Bob呼喊。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他不知从哪里拽出一只吉他,边弹边唱起了《敲开天堂的门》,虽然很多人听不懂歌词,但Bob独特的嗓音打动了船上各种肤色的人,也将晚会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越过德雷克海峡
登上南极拍摄企鹅
“各位团友大家好,目前德雷克海峡的风浪小了一点,我待会儿在三楼餐厅有一个关于南极海豹的分享会,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扬声器中传来Johnny的台湾普通话,抑扬顿挫一如从前,但声调却大得惊人,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德雷克海峡以狂风巨浪而闻名,素有“魔鬼海峡”之称,这是横越德雷克海峡的第二天,风速稍微降低,但船体的倾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依然如喝多了的醉鬼,竭力保持着平衡。我不记得自己睡了多少个小时,只记得做了好多梦,都是白色的梦境。
我踉踉跄跄地打开房门,脚步蹒跚地朝三楼餐厅走去。抵达餐厅门口时,我看到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左老师正迎着阳光往窗外看。“我是老糊涂了还是怎么的,为什么我们是在往北走呢?去南极应该是往南呀。”左老师疑惑地说。“您老发现了什么?”一旁的团友问。“我发现如果是往南走,太阳怎么从西边升起来了?”“左老师,我们现在是吃晚饭,太阳在落山,不是在升起。”我将话抢了过来,“日落?我记得我睡了一晚上刚醒过来,怎么是日落呢?”大家不禁笑了起来。“德雷克海峡把您搞晕了,或许跟您吃了过期晕船药有关。”有人开玩笑说,“是呀,真的过期三个月了。”左老师笑眯眯地说。
驶离德雷克海峡的第一个早晨,许多在房间中已经睡过30个小时的人陆续出来吃饭,或许是胃都吐空了的缘故,今天来的人特别多,而餐厅服务总长也是满脸笑容,似乎获得了工作成就感。“今天有鸡肉稀饭和方便面,我这里还有榨菜。”陶总面带微笑地说,他手中拿着一打榨菜,挨桌分发这来自中国的味道。
当天下午,在船行驶了近3天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南极。我们在南极待了5天,总共登陆了8次。记忆中,有一次登陆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登陆点有南极大陆上唯一的商店。那是一家位于英国科考站的邮局,有明信片和小纪念品售卖。那天,我早早地随团队登上前往邮局的冲锋舟,坐在我旁边的是李涵和路原夫妇,他们的装扮鲜艳无比,尤其是那绿色的滑雪裤和反射着五彩阳光的滑雪镜,给这冰冷的白色世界注入了一丝温暖。当我们抵达登陆点时,一座被企鹅包围的建筑映入眼帘。“请将鞋擦干净再进去!”Johnny提醒大家。我跟随大部队走进这座建筑,墙上大大的“Post Office”的标志将它与科考站的其他区域区别开来,而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也给这与世隔绝的世界带来了现代气息。我挑了一顶帽子和一张明信片便匆匆离开,因为我更想去拍摄外面的企鹅。
我上一次看企鹅还是在动物园里,那时不能离得太近,远远就被工作人员挡在护栏外,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企鹅就在我的身边,它们将我包围,充当我的模特,任凭我拍摄。远处还有几只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不时抬头看看远方,神情呆萌至极,我则尽情地给这些可爱的家伙拍摄特写。
乘皮划艇拍摄冰山
在南极冬泳和露营
在南极,最具代表性的风景非冰山莫属,所以,作为一名职业风光摄影师,拍摄南极冰山自然是我的重点。为此,我报名参加了乘皮划艇出海的活动。每艘皮划艇只能乘坐两个人,我被分到和李涵一组。“男士都坐在后面,女士坐前面。”出发前,队长下了指令,目的是让男士掌舵,女士只需要配合划水。遵照指令,大家各就各位后便开始划行。多条鲜艳的皮划艇在海面慢悠悠地前行,当驶进冰山群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这些冰山形状各异,有的宛如宏伟的大教堂,有的看起来像是精致的拱门,有的如同海豹张开的大嘴,有的则像是巨大的柱子,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我暂时放下手中的舵,拿起相机拍摄。这时,我的身后传来一阵咔擦咔擦的快门声,回头一看,坐在另一条皮划艇上的林洁正拿着相机对着冰山。我问:“你拍得怎么样了?”林洁抿着嘴朝我笑着说:“很费力,但收获不小。”接着,我们继续在冰山群中行进,面对这绝美的风景,我忘我地进行创作,享受着拍摄的乐趣。
除了乘皮划艇,此次南极之行中,旅行社还安排了许多活动,例如冬泳。在南极冬泳可不比在其他地方,需要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活动开始前,参加游泳的人在岸边认真地做着准备运动,队医也站在一旁。随着开始的哨声吹响,人们跳进冰水里,穿着蓝色泳衣的石阿姨游得最远,并不断挥臂与大家打招呼,而林洁身穿专业的泳衣,看上去像是游泳健将,我的老乡孙讯不仅体形健美,游泳的姿势也非常专业。最让人敬佩的是,队伍中还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我用镜头记录着这群勇敢者的表演,虽然我也想加入其中,但我更迷恋温暖。
尽管没有勇气尝试冬泳,但我还可以选择其他活动,比如露营。出发前往露营地前,我坐在甲板上休息,带着墨镜的丁薇走过来问我:“阿刘,你今晚要去搭帐篷吗?”她脚上还是穿着那双人字拖,仿佛在享受热带时光。“是呀,我的室友俄罗斯人要留在船上喝酒,他的名额给了我。”“真好,我和妈妈也去。”此时,将名额让给我的俄罗斯人提着一瓶伏特加走了过来,他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伏特加是有女孩子在身边才能喝的酒,这让我浮想联翩。
参加露营的总共有30人,我们到达露营地后,便开始搭帐篷。我和另外两位男士共用一顶帐篷,其中一位是靖川,他特意带了两套摄影装备来拍延时。可当我们将帐篷搭好后,天上却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几乎分不清陆地和天空,所以我们只好放弃了拍摄的念头。“阿刘老师,给我们拍张合影吧,”几个女生叽叽喳喳地喊我。为了抵御严寒,她们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所以我看到的只是各种颜色,分不清面容。大家摆好造型,有人还拿出五星红旗。我架起三脚架,用手尽量遮挡住雪花,“咔嚓、咔嚓”——当我按下快门时,时间定格在了晚上10点。当晚,大雪纷飞,躺在帐篷内依旧觉得寒冷,不过,我想这种难得的体验一定会让我终生难忘。
超强的摄影装备
我的南极拍摄经验
关于南极摄影器材的准备,我的原则是尽量多。
这或许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有道理的。我仔细分析过交通和住宿情况,如果旅行社定了酒店,所有的接送安排到位,就不存在自己长时间搬运设备,因此器材多并不会造成负担。其次,南极的景物杂,从企鹅到冰山,再到极具空间感的前景远景,各个焦段都有用武之处。
此次,我选择了宾得645Z中画幅机身配28-45镜头和300毫米定焦,尼康D800配400 f/2.8定焦、70-200 f/2.8长焦和14-24 f/2.8广角,外加一只CPL滤镜,一只RRS三脚架和一只捷信单脚架。也许有人会问,携带宾得645Z这么大的家伙,意义究竟有多大?我的回答是:意义非常大。因为中画幅机身在细节方面表现十分到位,对于南极这种风光胜地,多一点细节效果将会更加完美,尤其是冰山绝美的纹理,企鹅身上黑白分明的线条,都需要用中画幅来精致地刻画。而我所带的两个镜头,一个广角用来捕捉大场面,另一个长焦则用来拍摄动物。尼康的选择则来源于我长久以来的情结——从踏上摄影之路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它就陪伴我创作了众多动人心魄的作品。而这次南极之行,尼康优秀的密封机身加上14-24这种超广角神器,还有那只神级的400毫米镜头,它们可以满足我想要拍摄的所有效果。CPL滤镜则用于白天拍摄,因为冰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刺眼,所以很有必要去掉反射光。另外就是对脚架的选择,有些摄影师认为由于船上摇晃,所以没有必要带三脚架,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三脚架消除的是手抖,而不是外在的抖动。如果没有空间使用三脚架,还可以选择轻便的单脚架,尤其是使用长镜头拍摄时,单脚架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平台,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拍摄。
文 图 本刊特约作者 阿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