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印度旅遊,你可以不去多個王朝的首都德里,不去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不去商業和娛樂之都孟買,唯獨不能不去瓦拉納西。印度教徒認為,印度是世界的中心,而瓦拉納西是印度的中心。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可以洗去靈魂的污濁,換來神的庇佑。每天早晚在這裡舉行的盛大祭祀,更是神聖異常。
印度教徒認為,恆河發源於天堂與人間交匯處的喜馬拉雅山脈,在匯入孟加拉灣之前,流經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孕育出著名的恆河文明和獨特的風土人情,留下數不勝數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
恆河之所以成為印度教的聖河,源於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恆河水並不是我們現在見到的這般溫文恬靜,而是湍急洶湧,經常氾濫成災,沖毀良田,塗炭生靈。印度國王認為這是祖先的罪孽招致的懲罰,便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忙降伏暴虐的恆河。於是,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腳下,散開頭髮,讓澎湃的河水從自己的頭上流過。河水於是變得緩慢而滋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為表達對濕婆神的感激及恆河的養育之恩,敬奉濕婆神並以恆河水沐浴便成了印度教徒最為神聖的宗教活動,一直傳承至今。

在瓦拉納西河段6.7公里的恆河畔,有六十四個大大小小的石頭台階碼頭,當地人稱為「Ghat」(卡德)。每天凌晨和夜晚,信徒們便會聚集在這裡,參加向恆河女神表達敬意的光明彌撒慶典。
每當東方泛起魚肚白,來自四面八方的印度教徒便湧向這些石階碼頭,步入恆河。他們讓自己完全浸泡在聖水中,一邊沐浴,一邊虔誠地以不同的形式傳達對恆河女神的景仰。晨起的太陽照得河面金光閃閃,也映照在人們的臉上、身上,讓每一具平凡的肉體都充滿了不平凡的能量,此刻的恆河美得莊嚴而溫柔。淨身後,信徒們通常會提上一壺聖水,拎着一籃子供品,到附近的濕婆神廟朝拜。信眾除了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偶有也有其他人種。不管是甚麼膚色,哪個種族,信仰讓他們毫無隔閡。在這裡我碰到一位來自美國的白人婦女,她在恆河邊已經生活四個月了。她說,由於經歷了一件無法釋懷的事,她帶着心中的痛來印度療傷。剛來瓦拉納西的時候,她感到非常不適應,覺得自己根本待不下去。可她還是選擇堅持下來,現在她已能坦然接受自己的遭遇,找到心靈的平靜。這或許就是聖河的魅力,洗去塵土,洗去浮華,洗去痛與傷。
六十四個「Ghat」中,Dasaswamedh Ghat(薩斯瓦麥德石階碼頭)最為著名,也是恆河女神彌撒慶典活動最大的祭壇,這裡每天早上五點及晚上七點左右,都有盛大的祭祀活動。當天將微亮,或夜暮降臨,虔誠的信徒們和充滿好奇的遊客們便聚集到了這裡,圍坐在已佈置好的祭壇四周,還有不少人搭乘小木船,在水中靜靜等待。
隨着神聖而莊嚴的鈴聲響起,祭司們步入祭壇。祭司都有相對白皙的皮膚,五官深邃,體格健壯,屬於印度教四大種姓中級別最高的婆羅門種姓。他們冷峻的臉上書寫着神的氣場,一舉手一投足間,優雅從容。
祭鼓已經敲響,誦經的人和其他樂手們隨時準備歡唱。祭司們面對恆河站成一排,在主祭司的帶領下開始在各自的祭壇上舞動聖火。多層燭台、蛇形燭台、香爐、法鈴、孔雀扇等法器輪番在手中揮舞,不時還有紅的、黃的花瓣灑向蒼天。紫色的火焰隨着舞動的燭台在漆黑的夜空中勾畫出狂野的輪廓,讓人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非常神聖。
圍觀的人群隨着祭典儀式的深入而升溫,從最初的肅然起敬到漸漸放鬆,最後跟着教徒們哼唱起經詩。雖然言語不通,宗教有別,但印度人那種與生俱來的快樂精神特別有感染力和號召力,大家拍着手,哼着歌,看祭司們堅定有力的步伐與手勢,忘我地沉浸在靜謐的恆河畔。這種千百年來風雨無阻的祭祀活動,正是印度教徒們對恆河女神無上的膜拜,以感激她幾千年來對這塊神奇沃土的庇護和對兩岸百姓的滋養。

想看恆河祭祀
交通:從首都新德里前往瓦拉納西可搭乘火車或者飛機。對於遊客而言火車票不好購買,且晚點率高,推薦飛機前往。飛行時間約為一小時二十分鐘,票價¥300左右,安全舒適,時間上有保障,不會耽誤行程。
住宿:推薦入住恆河沿岸由民宅改造的旅館,網上評價高、條件好的,大約¥100-200/晚,帶獨立衛生間及陽台。在陽台上吹吹風,看日出日落,十分愜意。如果想過一下土豪癮,那就必須去體驗Nadesar Palace Hotel,總共只有十個套房,是當年伊莉莎白女王等政界名人都曾經下榻過的皇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