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荒漠苦行僧”的足迹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罗布泊,苦行僧,白唇野骆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8-22 17:49
——中动协科考队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野骆驼生境
很难想象世间还有这样一个孑遗的野生动物种群,喝的是山间戈壁的苦咸水,吃的是干枯坚硬的白刺和芨芨草,在荒原上艰难地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它们就是被称为“荒漠苦行僧”的野骆驼。
2016年5月12日至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有关单位组成的科考队由敦煌出发,经西湖湿地和三垄沙进入新疆库姆塔格沙漠北部的阿奇克谷地,进行野骆驼生境调查。
历史上,野骆驼曾广布在水草丰美的中亚大草原上,后来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不断挤占它们的家园,迫使它们躲避到了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作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的存世数量仅有1000峰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以罗布泊为中心的戈壁荒漠区和中蒙边界地带,以罗布泊周围的阿尔金山北麓和库姆塔格沙漠边缘较为集中。
科考队一路颠簸,几次观察到双峰野骆驼的身影。随行的中国林科院专家介绍,野骆驼是西北荒漠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近年来通过建立保护区实行监管巡护,禁止区域内采矿、狩猎等行为,设置水源点,有效维持了野骆驼的生境恢复。根据红外相机拍摄和采集粪便测定,甘肃、新疆一带的野骆驼数量在600峰左右。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今年年初在阿尔金山北麓的一次考察活动中,还首次发现了白唇野骆驼种群。
从1980年代开始,国际组织、国家环保和林业等部门及科研单位进行过多次野骆驼的专题科考,但由于野骆驼的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偏僻难以进入,调查难度很大,对于其分布区域及界限的了解比较清楚,但准确的数量数据还很难详尽。
由于野骆驼生存条件恶劣,可食用的植被稀疏,矿化度很高的苦咸水也很难保障,再加上荒原上狼的侵害,野骆驼种群数量仍有下降趋势,未来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撰文、摄影/徐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