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让出行变得更美好
- 来源:金融理财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程维,移动出行,滴滴打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02 11:07
移动出行信息平台的建立,是时代赋予滴滴打车人的历史使命,它不仅将极大地改善城市交通的现状,也必将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并给城市交通的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
说起滴滴打车,想必几乎每个人都追捧过它吧?特别是每天朝九晚五上班的白领们,滴滴确实给了大家一个“偷懒并可以省钱”的机会。滴滴打车用两年时间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企业之一,必然少不了创始人程维的努力。
随着移动出行平台的迅速扩张,滴滴也遇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特别是产自国外的优步,曾让滴滴倍感压力。然而近日,却有消息称,他们俩合并了!这又是唱的哪出戏呢?从前斗得“头破血流”的两大平台突然宣布要成为“一家人”了,不免会引起各种猜测:他们是要垄断这个约车市场吗?若是垄断会不会提高价格、扣车主补贴呢?
滴滴打车的诞生与发展
暂且不论与优步合并的目的是怎样,未来又将怎样,程维创立滴滴的过程还是很跌宕的。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程维,2005年进入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后因业绩出色晋升,成为当时阿里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这六年里,程维主要销售互联网产品,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客户拜访,积累了扎实的销售能力和经验。
2011年,程维就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负责支付宝产品与商户的对接。此次职业转换之后,程维开始从销售负责人转向做产品经理,其视野也从前端销售开始向全面运营转变。
2012年6月,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并创立了小桔科技,公司的创业项目就是做智能出行的打车应用滴滴打车。
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是因为程维认为,中国城市交通正在面临困境,现有的出租运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而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将人与人、人与车的信息快速联结,可以大大提高出租等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解决城市交通之困。
于是,程维在创立之初,就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战略——以线下驱动为首要策略——通过“地推团队”邀请并帮助出租车安装滴滴打车客户端,迅速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司机队伍,并通过促销等手段激活用户使用滴滴打车。与此同时,滴滴在线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不断推出新的改进版本。这一独特的战略决策,使滴滴打车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成为打车市场中的领先者,并不断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2012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2013年4月,滴滴打车获得了B轮腾讯公司1500万美元的融资;2014年1月,滴滴打车获得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3000万美金、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共计1亿美元的融资,成为首个获得C轮融资的打车软件。
然而,即使已经显有成果,但程维并未止步。2014年8月,滴滴在北京启动滴滴专车业务公测,并开始加速在全国范围推进。至此,滴滴除了出租车业务之外,专车成为其另外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滴滴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一个平台化企业,平台下的每个细分领域正在产生协同作用。
滴滴在出租车打车软件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和试驾业务,这些产品在各细分领域都居于领先地位。程维对出行的未来构想是:首先要改变用车习惯,其次是发展智能汽车,最后是无人驾驶。
钱以外的竞争力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边是国内乘客、司机对移动出行平台越来越多的抱怨,以及安全隐患的爆发;一边是越来越高的估值,和投资者奋不顾身的加码。近日,滴滴出行的新一轮45亿美元股权融资,着实让众人唏嘘不已。因为算上招商银行25亿美元银团贷款,中国人寿20亿人民币长期债权投资,滴滴新一轮融资达到73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有人不禁会问:“与其冒着风险一轮轮融资,不断稀释股份,滴滴为何不通过上市筹集资金呢?”其实,不是程维不想上市,而是因为现在并非上市最佳时机,而且他可能已经找到了既不直接上市,又能收割资本市场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尽管现在滴滴拥有可调用资金105亿美元,平台注册司机超过1500万,单月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但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滴滴至今并没有在移动出行市场建立真正的护城河。
创立四年,滴滴出行的用户更多是依靠前期烧钱补贴获得。程维很清楚这种风险,因此本轮73亿美元融资,他宣布将主要用于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研发和运营、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和新业务等。这意味着,滴滴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投入期,只不过不像过去主要补贴用户而已,烧钱还将继续,自然不适合过早上市。
除了融资之外,程维认为还有更多值得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钱以外的竞争力?在他看来,这种竞争力就体现在用户体验和大数据技术壁垒。事实上,即便是在早期的补贴大战中,滴滴也在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为了让司机和乘客接受和习惯线上支付这种方式,滴滴在司机和乘客之间建立了一个中间账户,由滴滴先把钱垫进去。如此一来,乘客一旦付款,司机就能马上接到车款的到账提示,而不用担心不好对账的问题。
合并优步是为了什么?
然而,出行真的变得美好了吗?在近日滴滴宣布与优步合并后,有很多人表示,不仅打车费变贵了,就连优惠券和红包也变少了。一些车主也表示,以前的补贴也少了,甚至都没有了。对此,下面先听听各路网友的看法:
网友小A:滴滴优步的合并,说明了冤家对头也能携手前进的,这跟去年的四大合并案子如出一辙。去年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这些平时都斗得欢的竞争对手都纷纷走在一起了,之前他们可是加入了补贴大战,拼命用钱来砸出市场,但这始终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毕竟不到最后时刻,谁都不知道谁最终会因为没有资本的支持而倒下。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未来补贴肯定是会减少的。
网友小B:一个行业发展得越大,受到的监管就越多。此前,网约车已合法化,下一步就到规范化了。而规范一家大公司比规范一堆小公司要容易得多,整个行业也能得到良性发展。就我个人来说,我当然希望网约车能便宜点,毕竟这年头赚钱不容易……但是,如果多花一点点能换到更规范、更好的服务,那也可以接受,只要价格合理就好。
网友司机小C:滴滴与优步的合并只是抱团行为,与服务本身涨不涨价无关。同时专车本来就是极少数公司能够涉猎的行业,所以即便滴滴与优步不合并,我觉得整个专车市场也是被这几家公司所垄断。
作为消费者,不要畏惧滴滴优步会垄断网约车市场,因为一旦它们固步自封,开始控制市场价格,享受垄断利益的话,也会给其他挑战者带来机会,最终被颠覆掉。我们只要认清现状,选择自己认为合适且舒服的打车方式,出行依旧很美好。
文/本刊记者 邵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