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万亿大市场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22 14:19
在楼市已然高企面临调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会是什么?
正是被房地产抢了风头的基建,随着房地产政策收紧,地产投资下滑,基建再度发力已是必然趋势。
根据民生证券的测算,如果GDP增速要达到6.5%,基建增速需从现在的18%回升到19%左右,后期需加快财政支出和更多采取PPP、专项建设基金等类财政手段,拉动基建投资增长。而2017年GDP增速要达到6.5%,基建最低增速也要达到21.6%,至少需投资19万亿元。
民生证券认为,在基建领域中,从相对的投资增速来看,航空运输、生态环保、公共设施管理、水的生产供应和水利管理等增长最快;从绝对的投资量级和占比来看,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水利管理等占比最大;从规划的重点项目来看,特高压输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海绵城市、污水处理、地下管廊、美丽乡村、智慧城市共七大重点概念值得关注。
GDP增速稳定器
民生证券测算,2016年GDP要达到6.5%的增速,则2016年的现价GDP要达到73.74万亿元。
2016年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5.8%,随着国庆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全面收紧,房地产下半年将进入下行周期,预计全年投资增速将降至约5%。
制造业投资从2013年初起一路下行至今。受供给侧改革推进影响,叠加经济下行和资产荒,企业投资意愿弱,制造业投资表现疲软。2016年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3.1%,预计全年增速约为3%。
其他投资(除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业外)累计增速从2016年初的17%下滑至1-9月的7.7%,虽然在三季度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从7.3%微升至7.7%),但下半年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提供持续性改善的支持。民生证券预计全年增速为7%。
根据以上投资增速假设,要使GDP增速达6.5%,基建至少需投资15.6万亿元,最低增速18.87%,比上年增加2.51万亿元。如果GDP增速要达到6.6%和6.7%,则基建需分别投资为15.66万亿元和15.71万亿元,对应的最低增速分别为19.3%和19.73%。
而2016年1-9月,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和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显著下滑拖累财政支出,基建投资放缓,累计为10.74万亿元,同比只有17.92%,已连续3个月下降。要使GDP增速达6.5%以上,则政府在四季度需通过加快财政支出和采取类财政手段(如加快推进PPP落地),将基建投资增速提高到19%左右。
同时,按照同样的测算方法,2017年在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其他投资全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0%、5%的情况下,民生证券预计2017年GDP增速要达到6.5%,则基建投资需要最低投资规模19万亿元,最低增速为21.86%。
机会在哪里
既然基建加码是大势所趋,那么哪些基建领域最值得关注呢?
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是基建的主要发力点。2016年1-9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达到4.81万亿元,在基建投资中占比达到45%,累计同比增长24%,投资占比及投资增速在整个基建投资中名列前茅。
此外,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额为2.17万亿元,占比20%,同比增速为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投资额为3.76万亿元,占比35%,同比增长12%。
进一步细分,2016年1-9月共有5个小类的投资增速高于17.9%的基建整体增速,按投资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航空运输、生态环保、公共设施管理、水的生产供应和水利管理,增速分别达到46%、42%、24%、22%、21%。
民生证券认为,综合来看,虽然航空运输、生态环保和水的产供应持高增速,但绝对量级太小,投资占比分别只有1%、2%和3%,对基建整体拉动有限。而投资量级最大的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和水利管理四个小类,同时保持相对较快的投资增速,是拉动基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民生证券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基建投资的战略部署,并结合目前增速和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特高压输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海绵城市、污水处理、地下管廊、美丽乡村、智慧城市7大概念值得关注。
特高压输电已进入高强度、大规模建设期,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预计2020年前还需继续建设26条路线,按单个项目210亿元的投资额度测算,26条路线投资额预计达到5460亿元。再加上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预计到2020年前特高压项目投资至少达到7000亿元。
“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实际建成4013万套,总投资超过5.7万亿元。而“十三五”规划提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的目标,建设速度较“十二五”规划为之放缓,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方式将有所调整,民生证券预计总投资不超过3万亿元。
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以海绵城市每平米1.6亿元的投资额测算,至2020年,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万亿元。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印发被业内称为“水十条”的《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体较大幅度减少。预计“十三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将拉动总投资2万亿元。
未来几年地下管廊建设速度将大大加快,预期每年新老城区可建设地下管廊约8000公里,按1.2亿元/公里测算,投资额约1万亿元,这样的投资强度至少可持续至2020年。
美丽乡村是“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财政部官员的标示,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总补贴预计达到90亿元,同时提出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主要运用PPP模式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根据IDC预测,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
基建大行情
国泰君安认为,此轮地产调控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进入加速向上的通道,基建大蓝筹2016年前三季度订单出现趋势性大幅增长更加提升了这一预期的强度,基建大蓝筹订单增速将持续加速提升。
而目前,市场对基建大蓝筹的业绩基本上为线性外推,但在PPP、基建提速、国改、一带一路以及营改增、融资利率下行等因素作用下,基建大蓝筹的未来业绩很有可能出现超预期情况。原因如下:
PPP红利正在释放,众多PPP核心公司业绩已出现爆发增长;从订单来看,基建蓝筹无论是总订单还是PPP订单都出现了趋势性大幅攀升的态势,基金提速更是强化了这一逻辑;国改将提升作为管理型企业的建筑行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一带一路关键项目若落地进一步提升基建大蓝筹订单增速;营改增使得包括基建大蓝筹在内众多建筑企业营业税金大幅下降;融资利率下行以及PPP带来的表内杠杆下降作用,建筑企业的财务费用将大幅下降:2016年中期建筑板块财务费用较2015年同期下降约16%;基建大蓝筹盈利能力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国泰君安还认为,目前各基建大蓝筹的估值仍旧偏低,基建大蓝筹本身具备上涨逻辑,且具备目前市场多个热点主题如PPP、国改、地产调控等,“买方行情”需要基建大蓝筹。
而且,地产调控下,资金流入股市可能最先流入估值低且目前处于热点,业绩具有超预期可能的板块。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建大蓝筹由于估值较低,PPP是目前市场最热概念,且地产调控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向上提升,国企改革受到联通混改催化,市场对基建大蓝筹业绩预测普遍为线性外推情况下业绩的超预期可能等的众多因素催化下,从房地产流入股市的资金可能首先流入到基建大蓝筹。
因此,国泰君安认为,只要上述逻辑不被破坏,基建大蓝筹行情将持续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