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视:换个角度看世界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蚁视,VR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11 11:39
2016年被命名为VR元年,国外巨头纷纷布局,而国内的企业也对VR领域十分重视。在资本遇冷的今天,VR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热点,国内VR领域的创业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未来谁能够在VR领域占据有利地形仍然是未知数。
让科幻走入现实
从Oculus出现席卷而来的VR浪潮发展到现在,一夜之间诞生了很多做VR的公司,涵盖到硬件、系统、芯片、工具等产业链各环节。国内VR硬件公司目前有上百家,而VR软件方面也有几百个项目在研发中。目前创业企业主要从内容、设备、应用等入手,还存在产业链分割、沉浸感不强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稳打稳扎地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把握好自身的创业节奏,等待产业的成熟期来临。而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VR创业企业,有些甚至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而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都需要对VR领域有一颗匠心。在这一批VR企业当中,有一部分是上市公司跨入到VR领域,但更多的是创业型的VR公司,凭借一两项技术跨入VR领域,可以预测,在未来VR领域将上演激烈的竞速赛。
而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网亿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连”)举行了“城市大脑”信息发布会,并宣布与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蚁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互联网+小镇”,为这场竞速赛再添悍将。
蚁视创始人覃政的创业灵感最初来自电影《盗梦空间》,从开发虚拟现实设备原型机,到推出模仿昆虫复眼工作原理的蚁视产品雏形。覃政发现相比较玻璃和硬塑料等材料,昆虫多个瞳孔拼接的复眼机制更适合机械结构,显示器成像比人眼看到的范围更广,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标配。这个时候,谷歌眼镜还没有发布。
2014年4月,蚁视研发的全兼容虚拟现实头盔在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开始众筹。一个月共筹得超过26万美元,打破了中国项目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纪录,蚁视和覃政由此崭露头角。
随着谷歌、微软、三星等巨头的入局,VR行业逐渐进入了爆发期,以蚁视为例,与国内手机厂商的合作,从2015年起开始进入密集期。在与联想合作推出乐檬蚁视VR眼镜后,乐视、一加、海信等也分别与蚁视合作,推出了各自的VR眼镜。其中,蚁视和乐视的合作不止于硬件产品,还包括视频UGC内容。
除了手机厂商,蚁视与滴滴、360等企业也先后建立了合作关系。蚁视和滴滴合作了全球第一款虚拟现实巴士手游,和360的合作则更深度,蚁视为花椒直播提供全面的VR技术支持,双方共同推出花椒蚁视VR相机和花椒VR蚁视眼镜,360也在页面上开设了花椒VR直播专区。
国外的VR产业发展同样迅猛。据风投公司 CB Insight统计,2015年上半年,VR 融资额达2.48亿美元。VB Profiles在旧金山的GamesBeat2015上发布的《虚拟现实总观》报告则显示,全球234个虚拟现实公司已经筹集了38亿美元,估值高达130亿美元。
蚁视是国内第一家打上VR标签的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光学无畸变VR头显的虚拟现实硬件厂商,产品包括PC端、移动端VR设备和VR相机,在虚拟现实和智能眼镜领域累计拥有100多项国际国内专利。此外,蚁视开创的无畸变虚拟现实行业标准,已经加入OSVR虚拟现实行业国际联盟。
合纵连横 联创未来战略
近期,蚁视与A股上市公司联创互联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资源整合,探索商业模式。不仅如此,蚁视还迅速发展了蜗牛移动、派格影业、淘梦影业、理想传媒、新华网、康泰纳什等合作伙伴,从合作伙伴所属的行业来看,覆盖了五个细分的传媒领域。蚁视已经和国内各个传媒领域的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合作。
从这张VR生态示意图上可以看到,位于中心位置的是用户,这也是蚁视“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体现。围绕用户的是蚁视的VR设备,包括PC端的蚁视VR头盔、移动端的蚁视VR眼镜和蚁视VR运动相机,这些设备均为蚁视自主研发,在全球VR领域属于顶级配置。
VR内容方面,蚁视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态体系。例如蚁视VR运动相机的用户,可通过蚁视拍客APP平台拍摄照片、视频等VR内容,然后上传到平台上,形成与其他用户分享的UGC(用户生产内容)视频,其中优质的UGC视频还将被推荐到蚁视VR APP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流量,而用户也可以从普通人转化为VR自媒体。PGC(专业生产内容)视频则是由更专业的人群或机构产生,其中就包括派格影业、淘梦影业等上文提到的合作伙伴,蚁视将提供VR视频技术支持,帮助合作伙伴创造出VR电视剧、VR电影等优质的PGC视频,充分发挥VR技术对提升传媒内容品质的价值。
由此可见,蚁视的VR生态内容,包含VR电影、VR电视剧、VR综艺、VR报道、VR广告等五类PGC视频,以及由VR图片、VR视频、VR直播构成的UGC视频,形成了六大VR传媒内容版块,再加上VR手游、VR端游、VR网游等等,构建出完整的VR内容大生态,蚁视的生态体系日益完善。
创建开放生态未来
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获取信息、娱乐服务的手段方面,从报刊、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移动网络,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并且这些信息对所传递内容的还原性也越来越高。VR的出现,使人们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迁移到虚拟场景,信息的还原性得到革命性的提升,让人们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说是备受用户推崇的新媒介形态。而VR技术的成熟和用户数量的不断积累,也将加速第六媒体时代的到来,为VR厂商、传媒机构等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VR相关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人们制作专业VR内容的门槛也在降低。过去,很多VR相机是以双目图像拼接的方式拼成一张全景2D图片,难以达到用户在VR场景里期待的3D效果,而且由于售价昂贵,后期制作的专业性和复杂度很高,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蚁视最新发布的VR相机模拟人眼的视觉,能够将相机拍摄的画面直接以3D的形式存储、上传,方便又快捷,使“人人都能生产VR内容”成为可能。
蚁视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VR生态战略也是开放式的,从终端、平台、内容到工具均向外开放,为各类合作伙伴、用户提供支持服务。一方面,蚁视通过自身长期积累的VR技术优势,帮助合作伙伴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蚁视与产业链各类合作伙伴的广泛合作,也有助于催生更多优质的VR内容,让广大用户走进丰富多彩的第六媒体新时代。从产业技术的生命周期来看,VR产业的门槛还偏高,在消费端的潜力释放上要先依托于企业级市场和尝鲜型消费者,而蚁视在努力推动门槛降低的进程。
第三方媒体报道显示,VR设备将成为继谷歌眼镜和苹果Apple Watch等穿戴设备后又一个新的引爆点,预计VR设备的销售量在 2016 年有望跃升至1400万台,在未来五年将迅速增长,其年复合增长幅度为106%,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突破千亿元。VR产业市场的蛋糕很大,但是对这个市场要有敬畏之心。目前国内的VR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内容缺失、产业标准混乱、眩晕问题没有解决等等。国内的VR企业都在着眼于构建自身的生态圈,但是往往内容、工具和硬件相互割裂。蚁视目前希望能够和提供内容的企业合作,通过自身的硬件技术和提供内容的公司合作构建生态圈。
未来,VR有望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而在大众消费者能够普及购买之前,VR创业公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创业公司需要做好创业唯艰的准备。
文/王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