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民族品牌塑造中的陋习

  • 来源:中国连锁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1-14 11:10

  岳云鹏说孙越,“既会说相声,又会唱歌,还会打篮球。”一些大众化的名字,可能让人联想很多或者因为普通而不会产生联想。

  但提起乔丹,就连我这个非球迷都能想到,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当然,这几年还会联想到,有个运动品牌也叫乔丹。

  两份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68.1%、58.1%的受访者认为乔丹与“乔丹体育”有关。在购买过乔丹体育品牌产品的受访者中,分别有93.5%、78.1%的受访者认为乔丹与“乔丹体育”有关。

  乔丹告“乔丹”,官司打了5年。

  与一审和二审中迈克尔·乔丹败诉不同,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判定,乔丹体育对3件争议商标“乔丹”的注册,损害迈克尔·乔丹的姓名权,违反商标法,“乔丹体育”这个经营16年的商标被给予撤销。

  此前,曾创造过销量过亿奇迹的阿迪王早在2013年就因侵权而失去了“阿迪王”的商标。

  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厂家众多,品牌众多,但同质化严重。早在发展之初,很多品牌都和乔丹体育一样,靠山寨和仿冒,鱼目混珠,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耐克王、阿迪王、LI-MING、麦迪逊、易建联、姚明一代……无数个让人失笑的品牌从一开始,就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类似的情况在其它行业其实也是大量存在的。

  很多企业发展初期都是在模仿中学习进步,靠山寨来误导,靠借用名人效应吸引眼球……正因为如此,中国制造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被国际诟病。

  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判决中所阐述的法律适用标准,对于统一此类案件的裁判标准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甚至谋求上市,当初他们引以为傲的小聪明却成了发展中最大的阻力。背负山寨的名声,已经难以提升品牌的价值。如何摆脱“山寨”烙印,是转型期民族品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国际顶级的体育用品企业早已不是仅仅在向消费者售卖一双鞋、一件运动服这样简单的商品,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或是科技的,或是健康的,或是时尚的,甚或是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和理想。

  差距是天壤之别的,但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还远没有找到价值引领之路。

  乔丹体育在这场官司中,直接、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5年未能上市,错过了发展良机,重塑品牌更是困难重重。

  但如果能在损失中,认识到真正的差距,也是值得的。那就是,对体育真谛的深刻理解,和对品牌塑造中的价值培育,这些才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根本性的危机。

  中国的法律在健全,市场秩序在规范,产业在升级,靠仿冒山寨,投机取巧在商标形象上打擦边球,再难以走通了。

  是继续做追随者、仿效者?还是创新、诚信、契约地与国际品牌面对面竞争?中国的民族企业其实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一些习惯了陋习的民族品牌,能否自信起来,主动去迎接挑战呢?

  梁志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