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标签清洁行动细则出台的意义为何
- 来源:孕婴童微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4-01 12:52
前段时间,国家食药监总局放大招了!事关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签标识的使用规范,此前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培训会上的一些敏感讨论,在今天的这份细则中给出明确答案:商品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不应包含下列内容:
●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词语,如“金装”、“超级”、“升级”、“博士”、“冠军”、“天才”等;
●涉及预防、治疗、保健功能的词语,如“宝康”、“贝健”、“优护”等;
●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性表述,如“益智”、“聪明”、“贝聪”、“益生菌”等;
●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如“金字塔”、“金皇后”、“名门贵族”等;
●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如“心护”等;
●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如使用谐音字或形似字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解的,如“体智佳”、“亲体”、“母爱”等。
关于以上标签清洁细则,笔者主要聚焦两点:乳粉圈对此细则的看法;食药监为何这么着急出炉此版细则。
乳粉企业表示很有意见
在此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培训会上,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代表认为,商品名称不应该过度限制企业使用,比如含“聪”、“冠军”、“健”等词语的,难道宝宝吃了这些奶粉就一定聪明、健康,成为冠军吗?只是名称而已,没有必要过于吹毛求疵。“比如,‘可口可乐’,只是碳酸饮料的名称而已,根本无需从名字上来想太多。”
笔者在乳制品工业协会标签清洁行动的培训会上了解到,众多厂家对商品名称都相当关注,有些企业代表反映,企业在市场宣传上投入巨大,如果清洁行动一刀切,那么,此前培养的消费认知就化为泡影了。言外之意,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时,负责政策制定的部门相关人员表示,有些商品名称已经被注册为商标,所以还是会允许使用和标注的,但具体位置、面积大小将会受到严格限制。
但在今天出版的这份细则中,却不见上述表述,而是直接给出相对明确的表述,但因为市场上品牌实在太多,如果食药监一一列举,估计得列到驴年马月。所以,按照六个禁止,找出极具针对性的一些典型案例,也就是给出了一份简单的“负面清单”。
但事实上,除了此则罗列的有限的几类外,市面上还有众多商品名称存在疑惑,比如国内市场销量冠军——启赋,明显具有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功能性表述,那么,启赋这个名字是否需要禁用,还是未知。其他类似的名称还有很多,究竟何去何从,仍有待商榷。
食药监为何如此着急放大招
笔者曾经计算了一些新政时间:按照2018年1月1日过渡期结束、新政正式实施的时间表倒退:预定包材、印刷和包装大概需要4-5个月,意味着2017年7-8月就要拿到注册证;现场核查检验又需要3-4个月,所以,2017年一季度就要进行注册申报。一季度就要注册申报,申报资料该怎么准备,这需要监管部门尽早给出明确规定。
政策绝非儿戏,此次奶粉新政牵涉面太广,上千个品牌,数百家企业,这次配方注册有可能直接决定中小品牌的死活。岂能一拖再拖?
很多券商曾做分析,第一批通过配方注册的品牌无疑将获得发展先机,因为到2018年1月1日以后,能够名正言顺地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就是配方注册的产品,而一些未通过注册的品牌,在保质期截止后就只能退出市场了。
笔者此前多个场合获悉,也有相关人士建议,企业首先申请一到两个配方系列,并且挑选准备最充分、材料最齐全的品牌去申请,这样通过的概率相对大一些。因为食药监等检测、抽检、把关的部门一下子要受理这么多申请材料,从精力上来说是很捉襟见肘的,因此,没有两把刷子,还是不要硬闯鬼门关了。
最后,笔者给业界一些温馨提醒:政策终究是人制定的,申请材料也是提交给人的,加上目前一些政策细则仍不太细致,所以最终能否通过申请,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主观倾向性。(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