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翊,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现任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暨亚马逊中国总裁,也是亚马逊目前唯一的一位女性大区总裁,加入亚马逊前,曾在英特尔公司任职近20年。当她从英特尔跳槽到亚马逊时,很多人不解,因为她在英特尔已经是职位很高的管理者,为什么要去接受一个全新的挑战?“不断地挑战自己,让自己觉得不断有机会可以做到更好。”果然,挑战后她做到了更好的自己。张文翊仅用三年的时间,走上了人生巅峰。
每一次转岗都是一次冒险
回忆起十多年前加入英特尔之初,张文翊说,自己在那个阶段的工作经历颇有些戏剧性。原来,她在1993年入职之后一年左右,就提出了辞职,但是最终在自己“老板”的帮助下,还是留在了英特尔。之后“工作”又几经辗转,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职场飞跃。“我在英特尔做过九个职位。”谈及十几年的工作,张文翊微笑着说,从1993年加入英特尔至今,她做过工程师、销售、市场、管理等岗位,而每一次转岗对她来说,无疑都是冒险和挑战。
从美国的这个技术岗位,转变到英特尔位于中国香港的区域销售经理,对当时的张文翊而言,是一次非常大的冒险,“我当时不会说普通话,也没有太多销售经验,所幸我负责销售的是原来所在技术部门的产品销售,我比其他销售更有优势的地方是我更熟悉这款产品。”二十多年后,张文翊坐在亚马逊中国的北京办公室里,感慨于自己当年的那一次冒险。那一次从技术到销售的改变,就像一把扭转命运的钥匙,而此后张文翊的多次职业选择,也都自然而然地指向了今天的她。
现在的张文翊,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每天的工作,她习惯在早上6点到6点半之间起床,首先查看处理邮件,白天的办公时间,张文翊主要用于开会和团队沟通。很难联想到这位熟稔于品牌、市场、战略的亚马逊中国总裁,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电机工程学专业,在她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张文翊将这样的成长与变化归因于自己不断接受挑战的勇气。
最纠结的一次选择
选择加入亚马逊,张文翊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思考和抉择,和之前她果断得做出工作抉择相比,这一个决定,是她最纠结的一次经历。“一边是熟悉的业务和人脉,英特尔有一项特殊的退休计划,我当时还有六年就可以退休了,而另一边是新领域的新尝试。”经历了一个月的纠结,张文翊还是接受了这一个对她来说意义重大的挑战。
张文翊试图描述出当时做出决定时,自己脑子中的两个小人——情况似乎和大多数人一样,一个小人说,这可以给你很多发挥空间,你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而另一个小人则在那边说,不行不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肯定会失败。这个时候,张文翊习惯用理性与感性同时去感知。她说自己首先会进行理性分析,如果去接受这个挑战,哪些方面可以胜任,哪些方面需要提升;评估之后,她又会从感性出发,对这个事情是否感兴趣,会不会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很开心地去工作。然后,张文翊又问自己,这次从一个已经工作20年的非常熟悉的公司跳到亚马逊,如果失败了,最坏会怎么样?“最坏能怎么样呢?”张文翊想了想,作为当时的一个新兴行业,即使失败了,她可以学到很多从前不了解的这个行业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自信。
张文翊特别强调了一个细节,她清楚记得去亚马逊面试那天,也是她与自己未来在亚马逊的直属经理的第一次沟通,那位经理当天感冒了,而他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用消毒湿巾擦手,然后再和张文翊握手,这让张文翊觉得,这是一位非常替别人着想的人。而这样的文化,也和张文翊的价值观相符。
而当时加入亚马逊,她总结了三个原因,“首先,互联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行业;第二,我的工作是从零搭建一个全新的业务,我特别珍视这样的机会;第三,亚马逊的公司文化与我自己的价值观非常吻合。”
四十岁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作为一位女性高管,在张文翊眼中,“家庭始终是第一位,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她说,在不同的时间点,自己花在家庭和工作上的时间可能会不一样,但将家庭摆在第一位,并不会影响到自己对工作的热衷和投入。“为什么高管里,女性的比例那么低?”张文翊觉得,很多时候其实是女性自己放弃了争取的机会,对很多女性来说,可能会把自己定位成必须在家庭和工作做出一个选择,“但我真的觉得不需要,家庭和工作是可以平衡好的。”
这种平衡,并不是说她能做到既关注到孩子所有的成长阶段,又能在职业中百分百投入,张文翊陪伴女儿的时间或许没有其他母亲多,但是她从来不会把时间花在督促孩子们功课上,而是放在了双向交流、正面的影响上,张文翊说,“陪伴孩子,时间的质比量更重要。”
张文翊回到家和女儿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聊一下今天有哪三件事情让自己觉得特别开心,哪三件事情是让自己觉得有一点点不高兴的。“我为什么这么做?首先,不管我再怎么忙,都能让她们跟我保持非常开放、顺畅的沟通;第二个原因,当她知道她可以把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拿出来分享,而别人也有同样的开心和烦恼,她就可以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更独立地去思考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应该怎么去处理、如何调整心态。”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文翊也曾担心自己是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这让她自己经常觉得自己在母亲这个身份上做得不够好,因此自责和内疚。直到有一次她准备出差的时候,小女儿舍不得自己,这时候张文翊的大女儿站出来,安慰自己的妹妹,并主动说会代替张文翊帮妹妹读睡前故事。“这个时候,我的内疚感减少了很多,感觉我其实做得还不错。”
“我到了四十岁才慢慢了解,不要太为难自己,也是到了四十岁,我感觉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内心平衡。”张文翊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