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枚汉味十足的印章,内容是“十年琴声”。朋友说是云南目前唯一的书法博士成联方,为纪念自己十年音乐教学生涯所刻。一查资料方知联方兄弟,大学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修钢琴,曾开过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也担任过一些大型音乐活动的钢琴伴奏。哎呀!成博士还是个音乐专才。
这回,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仿佛有了新的感觉。据说张旭听鼓吹之调,而悟草书笔法;怀成联方,素闻水潮之声,而味草法之韵。这说明音乐能启迪书法。至此,书体似乎有了重量,用笔似乎有了乐感,墨色似乎也有了温度,风格似乎也有了形象,书法真正变得有血有肉。如“墨色”与“墨香”,视觉和嗅觉相通;又如“点画精到”与“线条质感”,联方兄弟,指尖流出的舒曼的代表作钢琴名曲《蝴蝶》与王羲之的传世经典《兰亭序》,真真有了奇妙的艺术通感。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到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书法尤为代替音乐的抽象艺术。”钢琴与书法作为艺术介质,成联方把她们奇妙的混搭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他深知如何舞动手中的那管笔,如何在舞动中表现出音乐般曼妙、和谐的墨像。
这不是一般的书者所能为之的。
看着他的书法作品,似乎听到了他的琴声,音乐节奏和书法节奏的完美统一和融合,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染效果。钢琴与书法,把我们引进了一个精妙绝伦的艺术境界。书法和音乐,虽然说一个是视觉艺术,一个是听觉艺术,但它们都从节奏、平衡、变化、和谐等方面,都是通过各自的艺术特点来表现人类的情感。音乐是用旋律书写作品,表达作者的欢乐、喜悦、彷徨、愤怒、激情、沧桑、希望等情绪。书法艺术从表面看像是无声的、静止的,但本质上却是有声的、流动的,它用线条来表现音乐的节律。《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乐要求对立化为和谐,多杂赋予统一;书法同样表现为“修短相异,岩谷相倾,险不至崩,危不至失”。音乐求声断气连,如泣如诉地表达某种情境;书法则讲求计白当黑,笔画断而气相贯,言为心声,书为心画。音乐本有节奏旋律、休止延长、起伏变化;书法则讲求用笔节奏、线条意蕴、连带呼应……真正化为“天人合一”的忘我之境。
同时做为书法博士的成联方,对于自己的故乡——昭通,目前书法的现状有着自己的思考: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实践群体,也需要理论群体,两个群体缺一不可。书法创作队伍还需努力,理论队伍尤其需要扶持。只有这两个群体并行不悖,才可能把昭通的书法,推向一个历史的高度。
推而广之,如今云南书法的情形,何尝不是这样?!(王弘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