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浅析

最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都保持稳健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增幅达到36%。但是2016年却出现断崖式的增长,才增长了3.73%,是电影市场出了问题吗?不是的。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票务,国家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监管,杜绝了那些幽灵票房,挤出了大量的水分。另一方面就是内容的单一情况,以前那种拉一些大腕和小鲜肉就能够赚票房的情况,在去年已完全被消费者抵制了。这就是去年电影票房出现断崖式增长的主要原因。这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所说:“2016年并非中国电影发展的拐点,而是中国电影发展模式、增长方式出现了某种拐点”。

为什么这么说?从国际市场来看,不管在票房、电影数量还是人均观影次数来看,我们都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我国电影票房的收入,在整个电影市场规模比重中占到了80%,而北美市场只占到了20%,这说明我们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再来看国内电影市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城市商业院线,就是我们熟悉的票房市场,也是主流商业院线,比如大家熟悉的万达、大地、金逸等院线构成这块市场。第二个市场是农村院线,是国家扶持农村地区老百姓观影的需求而开辟的市场,是公益性的市场,是国家出钱补贴的。除此之外的市场,就是差异化市场。这个市场基本上商业模式多种多样,放映模式多种多样,也就是我们通常叫的电影二级市场,例如机关单位礼堂、社区活动中心、家庭、影吧、网吧等场所进行放映业务。这个市场是非常广阔的,行业预计市场达到千亿元以上。

从国家政策来讲,2010年以来,国家都会对电影产业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特别是2016年9月份出现的《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11月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正向强力推化的作用。大家也能预感到,我们未来的电影市场一定会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未来的电影市场可以总结为四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就是电影产业规模将稳定增长。一是政策层面的支持,二是产业还处于稳定增长期,预计将呈现15%以上的速度增长。

第二个趋势就是商业院线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红海。中国电影市场尤其是商业院线市场,每一个设置了5-7个厅的商业影城,投资至少在2000-3000万元以上,投资回收期7-8年,投资收益非常低。所以单店的盈利非常低,而且上座率长期保持在15%,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

第三个趋势是电影二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原来的档期电影,就是商业院线,大家看到的档期就是我播你看,电影档期就是三天、一个星期,一般情况下就是两周。《美人鱼》的两周档期已经是很长的了。下回你想再看,没了。所以这种模式已经不受欢迎。现在大家更需要的是:我想看,我就能看到。这种点播模式的观影需求,是非常蓬勃的。这将来就算不是主流,也会是非常大的趋势。

第四个趋势是电影的内容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电影作为文化的产品,强调内容为王,一个产业将来要成熟发展,片方肯定会在内容方面进行大力投资。那种快餐式的以后不会再出现了,观众也不会买账。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二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到底有哪些机会呢?

首先是微影院,这个市场规模非常庞大,2016年已经达到了5000家。实际上,微影院将来的发展趋势还包括酒店、足浴、KTV升级改造、咖啡店、水吧等,需要升级改造,增加营业项目,提供观影服务。这方面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个市场是行业电影放映,例如单位大礼堂、街道社区、厂矿、度假村、部队放映、酒店等这类场所。这一类的场所,目前票房占比很低,但实际上需求非常庞大,只是因为没有供给,而恰恰正是因为供给不足,所以票房极少。全国有6000多个城市街道,8.7万个城市社区。仅仅这一片社区电影市场,就超过30亿元。加上附加价值,就能超过100亿元。所以这个市场无疑也非常庞大。

另外一个市场是高端家庭放映。影音设备商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以前就是家庭影院的概念,一个大屏幕彩电,加上蓝光碟机、一套高档的组合音响,就组成了一个家庭影院。这个模式的痛点在哪里?内容。没有内容。蓝光碟片多贵啊,用户想看电影,就得去买盘。去哪买盘?看一场电影就花几百元买张光盘,值不值?这就是问题。在这个市场上,恰恰是电影二级市场可以升级换代深耕的地方。另外如有线电视,客户基础很广,也非常有机会。

所以综合前面所述,在500亿元商业票房市场基础上,还有一个有超过1000亿元的后票房市场等待发掘。而这个市场我认为还有待开垦,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蓝海,等待着各位睿智、聪明、有远见的投资者,去挖掘,去拥有。(赵振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