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车展

  • 来源:汽车博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14 10:04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观在“四叶草”新展馆举办的上海车展,感觉很震撼--因为实在太大了,说“全球最大”都不过分。想想也是,既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那么在最大的展馆里办最大的车展其实理所当然。

  我是一门心思来看车的,而且特地给自己安排了一整天时间(经验:媒体日的第二天是参观人数最少的一天)。少了靓丽的车模,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兴致,不过说实话,展馆虽大,展车虽多,但整体上给我的感觉还是有点单调。

  首先,展馆太大,而且不同展厅格局相同,同一展厅的楼上楼下装修也相同。看着看着就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以及如何去往下一个兴趣点。好在“四叶草”的设计还是很具匠心的,休息和餐饮服务都设在靠近“花蕊”的位置。感到茫然的时候可以先往中心走,定定神儿,然后再出发。

  其次,各个品牌的展台设计缺少新意,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品牌的调性,但看的多了还是给人一种“赶大集”的印象。有实力的品牌,比如大众,面积巨大,展车巨多,但重点呢?最后想要大家记住的是什么呢?

  第三,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大家都在体现“高大上”,表达方式几乎一模一样。好现象是自主品牌确实有了显著的进步,展台和展车的水准与合资品牌几乎无差,但缺点是真正能提供“品牌体验”的展台很少。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正在从产品功能逐渐转向文化内涵,很多人其实很想了解品牌背后和车型背后的故事,而且很多汽车品牌也确实都有“好故事”可以讲,但据我观察,谁也没想在车展现场去讲,至少从展台设计上没看出那种苗头。

  还有,互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声势似乎没有上届车展那么鼓噪了,这让我感到一丝安慰。其实我并不抵触它们,只是不太适应它们借着“ppt造车”的浪潮以“颠覆者”的面目突然出现。汽车毕竟是复杂产品,而且是关乎所有交通参与者切身安全的产品,我相信在这个领域里“进化”要比“颠覆”更靠谱。

  “颠覆”是互联网公司的“核武器”,但其实像奔驰、丰田这样的传统车企都已经启动互联网思维了。在大数据、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电动化、共享出行等领域他们都有正在积极推进的实验性产品。

  面对未来,我唯一的一点担心是工作内容:假如自动驾驶普及了,我们的试驾报告是不是只能改成试乘报告了,而且对新车的评价标准是不是也要改改,要求就是跟高铁一样,又快又稳就行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