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管趋严 受益行业盘点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环保监管,煤炭,染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8-14 13:53
编者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化工围城”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保治理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将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严厉监管。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拉开了中央督察小组覆盖全国大小各省市深入督察的序幕。
自2016年1月至今,中央共实行了三批环保督查,对全国共23个省区的企业环保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监督,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中央环保督查受理群众举报3.3万件;立案处罚8500余件;立案侦查800余件。罚款4.4亿元;拘留720人,约谈6307人,问责6454人。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年初时曾表示,2017年,我国要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据报道,今年7月底8月初,中央环保督察组将进驻山东、浙江、四川、海南、辽宁、吉林、新疆、西藏等8个省(市)进行最后一批次的督察,可能对山东、浙江、四川等各行业的高污染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已经进入史上最严的环保问题整治阶段,各地、各行业因环保问题的限产正在市场中引起连锁反应。对于一些生产水平低下、环保设施配套不足、治理粗放的行业和中小企业来说,未来经营将面临巨大的监管压力。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部分产品将面临落后产能出清、供给减少的局面。
具体到行业而言,2015年最先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钢铁和煤炭依旧是急先锋,从2015年来,煤炭价格持续反弹,且并无调整迹象。钢铁领域“2+26”城市限产政策,在今年3月出台,随后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细则方案,届时供给将继续缩减,钢铁价格将获得支撑。这一逻辑在化工行业、轻工行业、建材、铝业等行业同样受用。除此之外,环保督查全国覆盖后,环保行业或将成为周期行情下半场的主力军,靠政策和执法的强力驱动,环保领域业绩今年或将继续井喷。
我国是世界染料产量第一大国,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70%以上。2016年我国染料行业总产量92.8万吨,同比增加0.7%,表观消费量约70万吨,与去年基础持平。染料产业链污染较为严重,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尤其含有较多色度高的有机毒废物及较高含量的盐。近年来随着环保趋严,成本上升等,不少中小企业持续退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国内染料产能高度集中于浙江,2017年中央环保督查组的重头戏或许就在浙江,受此影响,染料行业供给端或再次收缩。
此外,医药行业也是污染的重灾区,向来是环保督查的重点,原料药更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京津冀地区的环保督查已经造成部分医药行业产品的大面积涨价,环保推动的行业供给侧改革,竞争格局在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分化。随着环保趋严,原料药行业洗牌正在加剧。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环保督查趋严,供给端收缩导致部分原料药价格急速攀升,其中以维生素中的泛酸钙的价格涨幅最大,同时,抗生素中间体“青霉素工业盐”也将逐步走过产能过剩的泥沼,价格稳步上升。
《股市动态分析》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