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风光照 多次拍摄叠加出油画质感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印象派,多次拍摄,油画,摄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8-16 14:17
见惯了毫发毕现的高清大图风光照后,当印象派作品的朦胧模糊质感遇到摄影作品时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此次实战我们邀请摄影师亚坤一起进行一次摄影挑战,通过对同一主体在不同角度下进行多次拍摄,然后将拍摄的图片多次叠加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印象派油画质感的风光作品
Part 1
用叠像创作印象派风光
相对于平常每处细节都会清晰捕捉的风光拍摄,多张叠像操作会突出主体,弱化一些不重要的细节,这样便可以尝试一些以往单张并不美观的场景,比如废弃很久的城市废墟、青山脚下交错的电线、人山人海中式公园的大牌坊等等。
让废墟变得不一样
牺牲不重要的细节以使得主体在构图和色彩上均更加突出。
通过拍摄前的一些经验,我们选择.围绕建筑物取多角度图片合成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后印象主义中平面与几何关系探索的重要课题。
主题构图是非常中规中矩的,在多角度的拍摄中,定好点后,几乎完全严谨地以建筑物为画面中心进行拍摄。像这种周围空间宽阔的主体,可以从一侧开始移动取景拍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自己的拍摄点在以拍摄主体为圆心的圆弧上,这样可以使每张图片中主体的大小比例相当,便于后续的创作。由于当天是阴天,整个光线均匀散布在所有曝光对象上,所以选择完全牺牲天空的细节以保证好主体的曝光。
TIPS
50-70mm焦段标准镜头
绘画.般是以.眼观测的视角进行的,所以接近人眼的50mm标准镜头是最佳选择。如果取景.标是中远景,只要主体间距离错落不是太大,70mm内的透视效果也是可接受的。使.定焦镜头的另一个原因是要在一个地点重复拍摄多张,定焦镜可以严格控制焦距,避免拍摄时转动变焦环给后期造成额外的麻烦。
印象派的极简
对于留白较大的场景,当取景点不能满足大范围移动取景时,可以选择在手中小范围改变构图,虽然画面改变较少但并不影响后期的叠像。
如果直接拍摄这张照片,只是天空划过的几条电线而已,画面比较单一。但添加适当的留白以及让电线拥有笔触错落感后,就会有些绘画感,让画面有向外延伸的空间。
这张作品由于留白成为了主体,构图本身的空间很大。但拍摄时取景点是站在一个小山尖,可以活动的范围也很小。所以取景的角度不像废墟那样多。尝试了个安全点,在这里摄影师没有移动,仅是在手中小范围移动相机拍下这组图。然后通过后期的裁剪,找到了最合理的构图。天空的细节在这样有点压抑的空间里没有太多必要,以地丘的曝光准确为主。或者让两者曝光略平衡一些也是可以的,这样后期上会有更大的空间。
TIPS
1600万像素以上机身
对于机身而言像素无需太高。本身印象主义的特点并不是强调刻画细节,加上后期处理时,会有叠加图片、加噪点等处理,因此1600万像素以上的相机,无论是哪种画幅基本都可以胜任。更多的像素或更大的画幅,只能增加后期裁剪或者说重新构图的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处理运算量,这一点对于性能不是很好的电脑来说简直是个灾难。
拯救一下拍烂的视角
在被无数人拍过的视角上尝试新的创作手法
这次的尝试是使用脚架锁定了对岸的建筑,前面的拍摄都是移动机位,这次是固定了机位。建筑与摄影师均处于静态,处于动态的是画面中的构图元素,被风吹起的柳枝和湖面的观光船。拍摄多张照片后不同状态下的柳枝在后期叠加起来体现出的是另一种风味。
构图上相对比较传统,因为此处我们重点考虑如何让一个频繁出现甚至产生审美疲劳的景观具有绘画感,拍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拍摄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有些强烈,让整幅画面完全合理的曝光不太可取,只能在远景与近景的曝光上找到平衡点进行曝光,突出我们想表达的点,舍弃不重要的细节,最后还可以用后期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TIPS
把握好快门和感光度设置
快门:曝光值在1/125秒以上,如果手持相机不够稳的话考虑1/200秒以上。因为快速的单点抓拍如果要保证每张都清晰,需要快.速度在安全值以上(以50mm镜头参考);
感光度:日光拍摄不用太高感光度,一般感光度高于ISO400时如果后期动作比较大会出现画面质量降低的情况。
捕捉古香古色
景区的牌坊经常由于游客众多而很难拍出好看的作品,叠像法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在尝试了.些自然景物和远景建筑的表达后,希望能.一些更“具体”的主体来表达。这里选择中式的建筑,通过之前的经验,足够的留白或是足够整体的色块,是让画.干净的一个重要元素。
构图中规,保证留白后在合适的角度也找了了些枝叶作为衬托,使得画面丰富一下。最后的效果主要是想用建筑上的红色和蓝色线条及色块来表达建筑的轮廓,所以测光仍然锁定在建筑本体上,曝光可以正向补偿少许,让屋檐下方的细节也清晰。
TIPS
光圈设置范围大
光圈值在F5.6~F11。这个范围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日光的范围较大。调节光圈大小的主旨在于每一张曝光所有主体的细节都能照顾到。在这个光圈范围内,中远景基本都可以清晰曝光,同时这基本也是绝大多数定焦镜头的最佳光圈值。另外由于后期的动作比较大,所以也需要尽量控制好色散。
失败与惊喜
位移过大形成重影
主体建筑形成了一个夹角,机位移动产生不同位置的透视,在后期叠加时造成两边画面幅度摆动很大,重影太多,效果不理想。
移动范围过小失去印象派味道
这个作品主体基本都在一个平面上,整体画面比较扁平。另外左右两边的树木面积过大,即使左右移动取景叠加起来依然是两片树木,效果并不突出,加上拍摄时左右移动的距离比较小,画.出现的摆幅小让整体的模糊效果显弱了,反而像是抖动的模糊影像。
误操作里的特殊效果
在拍摄过程中,还尝试了用变焦镜在同一机位,用不同的焦段进行曝光。有点类似拉爆的效果,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后期摸索中,因为误操作得到了一幅这样的图片,反而有些惊喜。虽然并不特别出彩,却也颇有一番印象主义的味道。
Part 2 印象派创作后期
后期叠出印象派作品
前期素材拍摄完毕后获得的是一张张普通清晰风景图,需要后期在Photoshop软件中是用多图层叠像的方式合成为一张作品,主要是要模拟印象派绘画的感觉和质感。
此次后期教程中主要是图像堆叠、通过调色模拟绘画感、用噪点增加图像质感三方面。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众多方案中的简单且效果突出的一个思路,每一步的效果均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样式,不同设置的尝试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意外之喜。大家只需要牢牢把握住想要追求的印象派画作感觉并不停地向其靠拢即可,鼓励大家多进行自我尝试和创作。
1 批量处理前期素材的细节
在后期处理时,需要.常夸张地体现照.宽容度,在AdobeCameraRaw中设定好合适的对比度和黑色/白色后,先将阴影拉到100,高光拉到-100,再往回找这两个值,直到几乎所有细节出现,高光也在接受范围内为止。
2 堆栈叠像
叠加照片数量大概在13~19张,一般数量大于10张效果才比较好。在这些照片里,选一张最理想的图片作为底图放在图层最下方,其他的照片可设为10~20%的透明度,并调整位置进行叠加。最快的办法是用Photoshop将文件载入堆栈。
3 处理留白色彩
绘画是从白纸开始的,留白的部分牺牲一些细节并不会破坏画面。采用的方式是找到一种合适表达的色调,.一整个色块覆盖天空,让留白成为单一颜色。既增加了绘画感,也让画.变得宽广干净;这幅作品天空接近纯白,希望在画面中压缩一下空间感,并调整个画面色调。于是填充了偏黄偏灰一些的颜色。通过魔棒图层混合等方式选取调控后填充该颜色,并适当降透明度让色块与原图背景更好的融合。
4 用噪点增加质感
无论是油画、水彩、水墨甚至是素描都有材质质感。这种材质质感在照.中,通常.添加杂色的方式来实现。在此也是.高于常规的噪点来增加质感,同时也有将模糊均匀化的效果;噪点的添加,可以直接添加杂色,也可以新建.个灰色图层进.添加。然后在这个新建的图层上添加单色杂色。杂色的各种值可以都尝试下,不过还是建议勾选底部“单色”选项,其实只是要宽广干净的噪点而不是真的“杂色”。
TIPS
模拟胶片调整色调
处理时颜色可以跳开实际画面颜色,用颜料的颜色进行调整,树的绿色以及湖面的蓝色,完全可以通过选择的方式赋予其绘画感的色彩。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方式供大家尝试:胶片中常有的是一种蓝与绿,或者黄与绿的中间色的影调,前者偏冷后者偏暖。可以在拾色器中选取一个类似的颜色:新建一个空白图层,把这个颜色填充进去,然后把图层混合类型改为“柔光”模式,通过透明度来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态。如果不合适,可以再去挑选其他的颜色进行尝试。
编辑/孙履 图、文/亚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