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1949一个文创园的美丽与哀愁
- 来源:安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0-11 09:26
7月份,小雨依然润如酥。早上十点,安家融媒记者一行人下了早高峰的地铁,走进新华1949的园区。红色的砖墙,缠绕着爬山虎,两边翠绿欲滴的阔叶树,中间镶嵌着一个个高不过两三层的办公楼。城市,似乎在这个角落安静下来。
中文发集团文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魏丽萍在安家融媒共享汇上的精彩发言促成了这次专访。约好,一定要来看看他们正在运营的这个文创园,我们来不及多看,径直上了二楼。
魏丽萍,一定出乎你所料,一个山西男人,操着山西普通话,举手投足间还带着粗犷。文化衫、牛仔裤,一向是魏总的标配,采访那天,他意外地穿了一身休闲商务装,我心想,看来魏总认真了,今天有的聊了。
落座,架上摄像机,魏丽萍侃侃而谈。
文创园,就是企业和园区的相互成全
“文化人是有调调的,他总是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发生。”采访以魏丽萍的金句开始。新华1949园区里红砖青瓦,绿树长廊,工作在这的人们徜徉其中,美好确实在发生着。“现在还不是时候,每年十月份一到,街道两旁的银杏树,一片金黄又簌簌而下的时候才是最美。”他带着掩饰不住的向往和自豪。
“文创园和其他产业园有什么不同,不会只有园区里的文艺气息吧?”安家融媒记者问道。
魏丽萍正了正身,接着说:“别看文创园小,但是成长空间却是无限的。”他解释道,其他业态的产业园体系基本是模块化的,填充内容也是制式化的;文创园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开放的,因为文创产业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把产业园比喻成手机,其他产业园就像功能机,它的功能逃不出通讯的范畴;文创园更像是一个智能手机,里边的内容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填充。
魏丽萍用开心麻花的例子,解释了创意空间带来利润空间。开心麻花入驻时估值很低,经过自身的发展、园区的孵化和政策扶持,现在的品牌估值一路走高,今年已经突破了50亿。
“当我跟你签订租赁协议,这只是我们发生关系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过日子。”这是魏丽萍的名言,作为安家融媒的记者,我已经不止在一个场合听过他这么说了。的确,从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产业园和企业就绑到了一起。企业的实力上去了,园区的影响力也会随之上升,反过来,园区的知名度提升了,对入驻园区的企业来说也是好事。产业园和企业之间真的像过日子的两个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跟着市场走,跟着企业走,跟着政府走
新华1949文创园从建国初期的印刷厂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最初的红色砖墙的老工厂,如今,已经变成开心麻花、《中国企业家》杂志,这样响当当的文创企业的聚集地,这个过程,魏丽萍参与其中,也颇有心得。新华1949文创园的前身是新华印刷厂,本身有文化元素在内,同时又拥有很厚重的历史积淀,而且园区本身毗邻多家专业设计院,这也为这个文创园提供了很多的地缘优势。“除了这些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那就是跟政府密切合作,另外,管理团队必须有不断学习的能力。”魏丽萍这样总结道。
“跟着市场走,跟着企业走,跟着政府走”这可以说是新华1949文创园一直秉承的原则。“在产业园定位指出就要看准政府的需求和导向,看准政府的政策倾向,政府支持哪一类的产业,就往什么方向发展,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政策导向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魏丽萍如是说。不难理解,顺着政府的意思,跟上政府的规划,又为当地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产业园,政府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另外,团队的学习能力也是产业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新华1949文创园从完全国有制的老旧印刷厂,现已建设成一个融合设计产业、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出版产业为一体的文创园。企业进来了,服务跟上去,怎样提升园区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园区管理团队绞尽脑汁。
为了解决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资金问题,园区引进很多外部的投融资方与入驻企业进行对接,还成立了“中文经会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股权、债券、过桥等金融服务,给那些有潜力、欠实力的公司带来了很多实质性帮助。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团队惊讶地发现,通过投资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而这又成为园区发展一个新的战略点。
可以说,新华1949文创园每一步前进都由市场的需求引领着,而这每一次向未知领域的进发,都少不了园区的管理者学习和探索的身影。“一个团队可以没有经验,但是不能没有学习的能力。”一针见血,魏丽萍惯有的方式。
做产业园的终极形态,就是为园区企业服务
“一个园区的招商不行,那说明园区的服务不到位;如果园区走下坡路了,园区的服务不行;这个园区没有拿得出手的企业,没有上市公司,园区的服务不行。”这是采访过程中,魏丽萍的又一个金句。
新华1949文创园已经拥有一定规模,像开心麻花这样的知名企业在文创园里也并不罕见,园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这个过程也是不断优化企业服务的过程。如果说早期的服务还只是注重对园区物理空间的打造,那么现在就是从企业生根立命到发展壮大的全链条精准式服务了。
金融服务是新华1949文创园最近几年主抓的服务模式之一。金融服务为什么重要?魏丽萍解释说,很多企业确实很有成长空间,发展方向也非常好,但是他们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落到资金上。
“企业的发展资金,很多园区都没办法直接提供,因为其一,园区的资金实力有限;其二,这也不是园区的主业方向。”但是面对好的企业、好的项目,他们又很想帮一把,于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运而生。
2015年,新华1949文创园开始涉足众创空间领域,就在这个节点,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时机刚好,园区管理层就借势做了创客1号空间和2号空间。在这个创客空间里,大部分客户是小微企业,企业规模最多不过二十人。很多企业成长空间很大,项目又好,但不管启动资金还是流动资金,都得不到保证,这时候,园区的管理团队就想到做基金。
机缘巧合,北京市科委正准备发放一笔政府的引导基金,而这个项目刚好符合政策要求,于是园区拿到了1125万作为启动资金。接着,集团拨款、外部筹募,顺理成章地把“原创客”这支基金做了起来,第一期规模就达到七千万。
基金成立了,就要有人去管理。考虑到与外部的管理公司合作,可能会在今后投资方向上发生分歧,于是,基金管理公司应运而生,而这家公司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果。园区持股40%,其他股份由央企、企业高管和部分私企持有。这样一来,基金管理公司不仅全部承接“原创客”基金的管理,也可以融合外部基金,为创客空间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一个园区,文化是灵魂,科技是智慧,物理形态是躯体,金融是血液。”魏丽萍这样说,也在一点点地朝着这个方向做。
访接近尾声,最后一个问题,照例,我会问问被访者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魏丽萍又一语中的地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所有园区,特别是文创类园区一定要积极拥抱新业务。”正像魏丽萍所说的,文创园的创意空间正是由那些新型元素来填充的,比如人工智能,比如节能环保。当然,也只有那些具有最前沿的科技优势的项目,或者属于细分领域抑或是属于“独角兽”类型的企业,才会有资格获得新华1949文创园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
确实,当下从人们的观念,到吃穿住行各个领域,新技术带来的改革和变化日新月异。“所以,就像人常说的,打败你的不一定是你的对手”,说到这,魏丽萍会心一笑。我很赞同,因为今天,不管哪个行业,都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个领域,这跟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个道理,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谁会是赢家。
采访结束了,拜别了魏总,却带走了很多关于文创园的思考,关于成功的点点滴滴,也关于探索的痛苦和挣扎。园区里小雨间歇,柏油路上依然湿漉漉的,雨后的银杏树却绿得油亮。街道在一行行翠绿里延伸,忽明忽暗,像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一面说着美丽,一面说着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