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論壇」訪問美國報告(下)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0-30 14:58

美台關係

我方團員向受訪單位與人員,對川普政府的政策轉變,就經貿與北韓議題向中國大陸尋求合作,表達恐犧牲台灣利益的憂慮。主事官員重申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一貫立場,依據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處理台海議題,強調台灣在民主自由成果的示範價值與重要性。其中一位權威官員表示,他非常理解台灣面臨兩岸、東亞與國際局勢格局多變的敏感與迫切,但美方絕無意將對台安全承諾視作對中國大陸的政策籌碼。國務院官員亦表示,渠與國防部保持密切合作,就維繫美國一貫的「一個中國」立場與「台灣關係法」維繫台灣安全繁榮的承諾,向國務卿提勒森與川普總統提供一切的政策支持、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官員們表示,國務院此前極力遊說聯合國官員,並向中國大陸嚴正表達對台灣無法參與此屆世界衛生大會之強烈不滿與可能後果。國務院亦持續推動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努力,擴大台灣對全球國際貢獻的角色。

又我方團員進一步詢問,中方涉台專家多人曾表示台灣問題已非影響美中關係的要題,加以美國全球戰略的轉變,台灣非為美國核心利益的說法。一高階官員回覆,此為中方片面的看法,實則錯誤解讀美國的立場,中方對台海議題的掌握似乎過分自信。該官員強調,若中方續以此態度行事,恐誤判局勢而致負面影響。

一位權威的華府資深智庫專家表示,理解台灣方面對川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感,但美中雙方沒有進行所謂第四公報的議程,因指涉的利害面太廣,且渠認為大陸當局對台仍維持耐心,避免激化台灣民意,但大陸可能增加對台的外交施壓。紐約也有人認為事實上川普就任後面對國際局勢現實,其外交政策已漸回歸主流;反映在兩岸事務上,就是已漸回歸戰略模糊策略。但紐約有某些資深專家們則認為川普對台灣並不重視,視為可以交易(transaction)的籌碼;如中共在北韓問題上出手協助,則可能出賣台灣。但台灣也不必過度擔心,因為台灣在美國國會及民間支持度仍高,會制衡川普的交易觀。不過華府一位熟悉兩岸事務的資深專家表示,川普不太可能拋出台灣議題以為交易籌碼,因觀察當前所有議題的發展態勢,無一議題用以交換台灣;至於用台灣置換北韓議題,則只有當美國國安危機積累到極高點、」,「搞物質刺激」、「搞特殊化」,在極左路線下,僑眷及歸僑成為被批鬥的對象。

那時候凡是有「海外關係」的幹部、職工,被開除,下放或被視為叛徒,特務,「海外關係」成了莫須有的罪名,使廣大僑眷、歸僑橫遭打擊與迫害。

一九七六年十月,「四人幫」倒台後,華國鋒主政,他所主導的華僑政策,是把一切對華僑及僑眷,歸僑的迫害,歸罪給林彪及「四人幫反黨集團」,並高舉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華僑政策。

華國鋒主政的期間,可說是中共華僑政策向正常化發展的過渡時期。在中共尚未對文化大革命做出最後定性前,不得不高舉毛澤東及周恩來。殊不知毛澤東是文化大革命的舵手,周恩來是文革小組的重要成員,把文革時期,因「海外關係」而造成的冤、假、錯案,都推給林彪及「四人幫」,是一種便宜行事,也是華國鋒政府的一種簡易「畫清界線」的方法。

在文革之後,中共的僑務工作是廖承志(廖仲愷之子)主持,他首要任務是使省、市、自治區成立僑務機構,恢復僑務組織,平反昭雪歸僑,僑眷的冤假錯案。

在七十年代末期,中共僑務政策,又多了一項「爭取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中共國務院僑辦,第八十七號文件,標題是「如何運用海外華僑、華人做好對台工作」。

這一文件透露了一些重要訊息,很有參考價值:

一、中共僑務政策一直不承認有「雙重國籍」,但這個文件裡也透露了此一政策是不得已的。「在印尼的美國人、歐洲人和澳洲人、日本人不少,為什麼他們可以不歸化,而可以長期居留,而中國人就不行呢?如果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國,有實際的軍事力量,我們就不相信有這種情況出現。」

二、承認「國民黨在海外,華人社會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先生在組織革命時,都是以華僑的力量為骨幹,興中會、同盟會都是滿清政府勢力不能到達的外國建立起來的,廣大愛國華僑對後來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決定性的人力和財力支援,所以華僑是革命之母,僅從這段歷史來看,就不難看出國民黨和海外華僑的關係如何深厚」。

三、要利用華僑做台灣工作。

「國民黨可以利用華人這一種力量來為他們的實質外交服務,我們應該也可以利用這力量,不僅爭取當地政府傾向我們,同時也可以使這股力量轉過來,去影響台灣當局對和平統一拒而不談的態度。」

四、要爭取在華僑社會中的親台華僑。

「首先要做好思想轉變工作,不論直接與間接的工作,要考慮方法,如果直接由我們的使領館人員或歷來就表明站在我們這一邊的華僑來出面做,效果恐怕是事倍功半,弄不好還會弄巧成拙,一旦對方因敵視的態度一開始就抱成見,以後就難了。相反地,讓一些中間,甚至中間偏右,更甚至毫無政治立場,但有實質關係的人去做,就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七十年代末期中共和平統一的政策。

「台灣最終的路是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沒有理由在同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出現一邊是社會主義體制,另一邊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六、承認台灣的快速經濟發展。

「不可否認台灣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準也有很大提高,國民黨在政治上也較過去開放,這次中美建交並沒有帶給台灣混亂與動盪不安,可以說明國民黨執政是相當穩固的。」從中共七十年代的僑務政策可以看出中共當時僑務工作的艱難,七十年代末僑務工作肩負對台工作,可知還是相當僵化。到八十年代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九十年代的「九二共識」,二〇〇五年的「連胡會五項願景」,再到習近平「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中共的對台政策近四十年來的變化與演進,也是充滿了巨變及與時俱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