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的阶段,团队确实拿不出任何关于企业的用户数据,所以,投资人没有参考依据判断企业优劣。于是,很多天使投资人“靠直觉”、 “凭感性”决策,就像我过去六年来一样。但我们知道,赛道决定企业规模。为了找到具有巨大回报空间或者盈利空间的赛道,我们要研究行业数据,研究宏观趋势,研究政策走向,研究国际形式。同时,在千亿美元的大赛道内,研究各个垂直领域的业务机会和产业拐点。所以,天使投资也是要研究和分析数据的,只不过若没有企业数据,我们就关注产业数据。
另外,天使投资人需要提高以下五个维度的能力:融资能力、项目甄别能力、决策速度、投后管理和耐心。这其中的耐心,意味着天使投资要想实现回报最大化,通常要等待 15 年以上,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从创业到实现千亿美元市值,都经过了15 年以上的努力。在这 15 年当中,企业发展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跌宕起伏”。每一次破产的边缘,每一次有新的投资人想要加入,每一次跟团队产生战略分歧,天使投资人都有可能卖掉老股套现走人。最后能成为 BAT 的项目毕竟是少数,天使投资人在合适的时候离场,收回一部分投资和收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卖掉不该卖的,留下不该留的股份呢?
这就要求天使投资人慢慢学会像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中后期投资人一样的思维和决策方式。当你决策投资一个天使轮的项目到了 A轮要不要退出时,就要像 A 轮投资人一样重新评估这个项目的事和人,以及当下的产业背景。如果你假设自己是 A 轮机构投资人,判断该项目此时是值得投 A 轮的,那就意味着你的天使投资不应该退出;如果你作为 A 轮投资人并不想投这个项目,那也意味着你此时该退出了,一旦有其他投资机构愿意买你的老股,你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卖掉。到了 B 轮,又要重新按照B 轮的投资逻辑重新判断项目,如此往复。
很多人可能会说,你不看好的项目,卖给别人,让别人当接盘侠,是不是不道德?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实践中遇到过,也深刻地想过。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存在道德问题。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优劣,每个机构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决策逻辑,大家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只要项目不存在“违法违规和不道德行为”,而老股东又在交易过程中公开透明、不刻意隐瞒,仅仅是就事论事来判断项目的成功率和发展空间,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任何阶段,投资都是需要理性分析决策的,即便是天使阶段没有企业运营数据可参考,也要研究行业趋势相关数据。企业未来产生运营数据后,投资人应对每轮进行重新复盘,按照不同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决策去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