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员工流动成本提高的对策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规避,员工,流动,成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16 09:27
关于中小企业的用工问题,我经常会听到,专家就此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可是依然会有企业主提出,用工问题已经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二症结。都说人才流动重要,可是在中小企业看来,“人才”是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人员“流动”尤其是“人员流出”在中小企业倒是司空见惯的,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时常有员工离职,特别是在餐饮等服务行业,这种情况比较突出,不少老板对此是无可奈何。对此,该如何有效地规避和预防呢?我在与一些老板的沟通和咨询反馈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效果不错,以供困惑中的企业主们参悟。
企业不成长,员工长不大
风险来源于意识,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主们应当认识到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因素,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来源于企业主自身。从现阶段来看,企业发展的快慢与老板意识息息相关,老板与员工本是一个共同体,为了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一起努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志同道不同的现象。因而,这个团队始终是处于动态的,只有这种动态的组织结构,才能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只有不断进取的状态,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可能。
我接触过一些老板和经营者,发现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企业中,企业决策者的发展意识安于现状的比较多,例如成都有一家蜂产品企业,采用专营店式经营,有一百多名员工。在本地消费者中享有很好的口碑,本地市场布局相对饱和,可是该企业老板在经历过一次新产品推广失败后,就不愿意再进行扩张,专心经营现有店面。于是,赢利收入相对稳定,员工薪资一直止步不前。新员工加入后,发现没有上升的空间,老员工在能力提高后得不到重用,结果就是新员工留不住,老员工也想走,该企业老板是左右为难。
因此,老板们时常要想一想,你公司有没有做大的战略考虑,你有没有给员工预留一个发展空间?
稳定良性的组织架构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的复制力量是很强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严格服从指挥和遵守军营纪律,这就是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需要稳定和良性的,必须层层落实,职责到位。那么在企业中,企业决策者有没有建立起这种组织架构呢?我们发现,对于流失率较高的企业,管理层次和人员架构往往不清晰,要么是多头管理,要么就是随机管理,有业绩大家都抢,有问题大家都让。我们在调研中曾有一家员工抱怨说,上岗一周了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体现了企业的协调性,分工明确,层次分明,能确保新员工对岗位工作的尽
快上手,能有效推动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员工的流失并不是说员工对企业失去了信心,而是企业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工作层级,让员工有想法不好提,有干劲使不出。员工不知道业务工作向谁禀报?谁能负责和拍板?
因此,老板们也要想一想,你公司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是否清晰,政令下达是否畅通,各组织架构层是否各尽其责?
薪资和能力的培养
有的老板常常说,公司的薪资不低,各项福利也好,为什么员工也会不断流失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个人价值实现的问题。企业自身是一个发展平台,这个发展平台的愿景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平台发展好了,个人的利益才会随之水涨船高。可是,对于个人来说,不等于说公司的平台上升了,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在大公司里做前台与在小公司做前台,从技术含量上说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员工会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薪资是体现员工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员工更需要通过不断获取的能力来提升价值。
在国内很多老板都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往往会忽视内部员工的潜能开发。其实,内部员工的能力不一定比外人差,关键是公司有没有构建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给员工一个发挥表现的机会,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的士兵,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元帅。
因此,老板们要反思一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有没有为员工制定一个在本企业长远的晋升通路和学习计划,你的管理层有几个人是你自己培训起来的?
培养忠诚的企业文化
现在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都有“忠诚”这一条,公司也需要员工的忠诚,员工忠诚能大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忠诚也是效率,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有促进的作用。只有企业每名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才能得到提升。
其实在进入公司时,每个员工主观上都具有忠诚于企业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在日后这种忠诚度会下降呢?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文字契约,并不能保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要想维持这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就需要构建彼此依赖和真诚的雇佣或者是合作关系,从各个方面培育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曾有一家老总对我说,为什么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低谷时能有一批忠诚的下属不离不弃,我为什么就没有遇到这样的员工呢?我回答他,忠诚的员工不是遇到的,他是公司(老板)培养出来的,从大的方面说,你是不是一个有感染力的领导?你的公司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公司有没有帮助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在业务执行中,上级有没有尊重基层员工的尊严与价值?公司里的信息公布和团队协作中,员工有没有参与权?
老板们要知道,企业不能命令员工必须忠诚,却可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尤其要提醒的是,只有首先拥有忠诚的员工,才能得到忠诚的顾客。
建立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经营过程中,随时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发生,适当的人员流动,不一定是坏事。但有些事情发生也可能是由于不正当竞争引起的,例如在餐饮等服务行业,一夜之间,可能会有大量基层员工流失,那么对于此,是被动接受,还是提前应对呢?在这里,我建议企业,特别是基础员工较多、技术含量较弱的企业,一定要建立一整套员工流失应急预案,对员工流失现象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
企业员工流失预案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提前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应对预案。例如,日常对员工思想的定期了解,业内对手的竞争策略,重要岗位的人员储备等;另外,还要保持与相关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及时沟通,和制定统一的人才招聘选拔标准,做到提前人才储备和基础预防。这样,才不至于急病乱投医,出现“员工大逃亡”。
总之,在市场发展的现阶段,员工流失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中小企业完全是可以通过自检和预防,来规避用工成本提高的风险。
……
企业不成长,员工长不大
风险来源于意识,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主们应当认识到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因素,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来源于企业主自身。从现阶段来看,企业发展的快慢与老板意识息息相关,老板与员工本是一个共同体,为了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一起努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志同道不同的现象。因而,这个团队始终是处于动态的,只有这种动态的组织结构,才能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只有不断进取的状态,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可能。
我接触过一些老板和经营者,发现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企业中,企业决策者的发展意识安于现状的比较多,例如成都有一家蜂产品企业,采用专营店式经营,有一百多名员工。在本地消费者中享有很好的口碑,本地市场布局相对饱和,可是该企业老板在经历过一次新产品推广失败后,就不愿意再进行扩张,专心经营现有店面。于是,赢利收入相对稳定,员工薪资一直止步不前。新员工加入后,发现没有上升的空间,老员工在能力提高后得不到重用,结果就是新员工留不住,老员工也想走,该企业老板是左右为难。
因此,老板们时常要想一想,你公司有没有做大的战略考虑,你有没有给员工预留一个发展空间?
稳定良性的组织架构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的复制力量是很强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严格服从指挥和遵守军营纪律,这就是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需要稳定和良性的,必须层层落实,职责到位。那么在企业中,企业决策者有没有建立起这种组织架构呢?我们发现,对于流失率较高的企业,管理层次和人员架构往往不清晰,要么是多头管理,要么就是随机管理,有业绩大家都抢,有问题大家都让。我们在调研中曾有一家员工抱怨说,上岗一周了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体现了企业的协调性,分工明确,层次分明,能确保新员工对岗位工作的尽
快上手,能有效推动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员工的流失并不是说员工对企业失去了信心,而是企业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工作层级,让员工有想法不好提,有干劲使不出。员工不知道业务工作向谁禀报?谁能负责和拍板?
因此,老板们也要想一想,你公司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是否清晰,政令下达是否畅通,各组织架构层是否各尽其责?
薪资和能力的培养
有的老板常常说,公司的薪资不低,各项福利也好,为什么员工也会不断流失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个人价值实现的问题。企业自身是一个发展平台,这个发展平台的愿景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平台发展好了,个人的利益才会随之水涨船高。可是,对于个人来说,不等于说公司的平台上升了,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在大公司里做前台与在小公司做前台,从技术含量上说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员工会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薪资是体现员工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员工更需要通过不断获取的能力来提升价值。
在国内很多老板都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往往会忽视内部员工的潜能开发。其实,内部员工的能力不一定比外人差,关键是公司有没有构建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给员工一个发挥表现的机会,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的士兵,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元帅。
因此,老板们要反思一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有没有为员工制定一个在本企业长远的晋升通路和学习计划,你的管理层有几个人是你自己培训起来的?
培养忠诚的企业文化
现在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都有“忠诚”这一条,公司也需要员工的忠诚,员工忠诚能大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忠诚也是效率,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有促进的作用。只有企业每名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才能得到提升。
其实在进入公司时,每个员工主观上都具有忠诚于企业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在日后这种忠诚度会下降呢?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文字契约,并不能保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要想维持这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就需要构建彼此依赖和真诚的雇佣或者是合作关系,从各个方面培育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曾有一家老总对我说,为什么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低谷时能有一批忠诚的下属不离不弃,我为什么就没有遇到这样的员工呢?我回答他,忠诚的员工不是遇到的,他是公司(老板)培养出来的,从大的方面说,你是不是一个有感染力的领导?你的公司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公司有没有帮助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在业务执行中,上级有没有尊重基层员工的尊严与价值?公司里的信息公布和团队协作中,员工有没有参与权?
老板们要知道,企业不能命令员工必须忠诚,却可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尤其要提醒的是,只有首先拥有忠诚的员工,才能得到忠诚的顾客。
建立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经营过程中,随时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发生,适当的人员流动,不一定是坏事。但有些事情发生也可能是由于不正当竞争引起的,例如在餐饮等服务行业,一夜之间,可能会有大量基层员工流失,那么对于此,是被动接受,还是提前应对呢?在这里,我建议企业,特别是基础员工较多、技术含量较弱的企业,一定要建立一整套员工流失应急预案,对员工流失现象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
企业员工流失预案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提前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应对预案。例如,日常对员工思想的定期了解,业内对手的竞争策略,重要岗位的人员储备等;另外,还要保持与相关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及时沟通,和制定统一的人才招聘选拔标准,做到提前人才储备和基础预防。这样,才不至于急病乱投医,出现“员工大逃亡”。
总之,在市场发展的现阶段,员工流失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中小企业完全是可以通过自检和预防,来规避用工成本提高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