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新价值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关键字:新格局,新价值,公益
  • 发布时间:2017-12-18 15:21

  伴随着新的格局和趋势的来临,公益行业将迎来也许是历史性的变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定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36年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后,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余个字的更改,将缔造一个全新的格局。

  “美好生活”这个词打动人心。它柔软,目光向下,充满关怀和温情。超越过往对经济发展的偏重,社会发展,社会建设,对民众“非物质”需求的满足,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健康等。

  这一新的界定意味着,以人为本成为发展最终的尺度和落脚点。有分析人士总结,“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在新的社会格局中,慈善事业无疑将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主体作用得到确认之后,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体系、环境治理体系和大扶贫格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对于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成功探索与倡导,将有更大的可能转化为社会政策。

  于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慈善组织而言,这将是重要的历史机遇。

  政策环境之外,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公益慈善业的意义将获得凸显。

  据专家们预测,由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在未来20年内取代约80%的现有工作,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领域将迎来发展的大潮,很多原本属于志愿公益服务范畴的工作会创造大量全职的工作机会。

  34年前即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李开复认为,这次的“机器取代人类”将远超过去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要解决人工智能变革所带来的大规模失业问题,需要的是更多“关爱服务”。例如:

  陪伴老人就医的志工、孤儿院的教导员、戒酒互助社的志愿者,甚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帮助那些沉迷于电脑虚拟现实刺激中的“平行人”重返人生现实的热心人。换言之,当下的很多所谓志愿服务工作未来都可能成为真正的职业。

  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而社会又大量需要的服务。

  在李开复看来,人和AI最大的区别,就是“爱”。2015年,17个月痛苦的癌症治疗启发了李开复对于AI之于人类存在意义的一个全新观点。“AI在许多分析型的工作中已经明确击败我们,AI胜过人类的领域只会一个个增加。”他说,“但是,工作能力并不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因。身为人类的独特之处,是因为我们有爱的能力。”

  杨澜分享过一个故事。在采访好莱坞杰出演员摩根·弗里曼结束后,弗里曼对她说,你看,你会远渡重洋跑来采访我们,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工智能会有兴趣去采访其他人工智能。

  服务、帮助、沟通、抚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台湾大学演讲时,李开复告诉那些年轻人,“不要只追求时下看来很酷的流行工作,选择能改善社会和世界的工作,选择能帮助人们而不贬低他人的工作,选择有同理心和爱心的公司企业,而不加入透过不法获利垄断市场的公司。”

  可以说,中国的公益生态,正迎来最好的时光。机会在那里,能否造就新的一切,最核心之处,在于公益界的创造力,在于我们对人、对世界、对文明的真正理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