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伟:别再炒作N B-IoT了,那只是物联网的阶段热点
- 来源:物联网技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19 15:33
这半年来物联网领域炒作最火的概念莫过于“NB-IoT”,甚至有人提出 NB 即物联网。确实,眼下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最烦的便是炒作。因此有必要探讨有关NB 的一些问题,让大多数从业者能清醒认识并找到符合自己的方向。
1 为什么 NB-IoT 有市场需求
第一,物联网上的“物”有很多都需要感知数据,而这些数据却又都是小数据、低带宽的应用,比如水表,可能每天只需传回一次数据即可,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沉默状态中。因此用传统的电信网络,特别是类似于 3G 或者 4G 的终端传输便不再划算。
第二,类似水表的应用还有一个特点,因为传输的数据量低、频次低,时延要求也不高,所以需要低功耗,甚至使电池坚持几年。因此低功耗的需求便应运而生。
第三,这样的需求还有一个特点,即连接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就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数量要求连接。
总结上述三大特点,即物联网提到的未来有巨大需求的“小数据、低带宽、低功耗、海量连接”,同时也有人总结了一个说法叫低功耗广域网(LPWAN),但其实不够准确。此外,国外有很多基于非标准频点的技术如 LoRa,应用更早,技术也很成熟。
2 为什么是 NB-IoT?
物联网的需求正在向更高、更快、更广覆盖发展,特别是5G 的商用值得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华为率先提出了窄带技术,并先后与高通、爱立信等公司的方案融合,演进成了NB-IoT。2016 年6月,NB-IoT 核心协议标准在 3GPP获得通过。这也是去年下半年华为领导 5G 标准的舆论热点,一方面是民族情节使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业界的困惑,希望寻找新的物联网热点。其实,我们也只是在 5G 里做了部分工作,切莫自欺欺人。
NB-IoT是3GPP 推出的标准技术,经过多次讨论,已成为目前被全球广泛接受的全新窄带物联网技术标准,可谓是技术演进和市场竞争的综合产物。从技术特点上看,NB-IoT的部署方式较为快捷、灵活,支持 3 种部署场景。此外,NB-IoT也可以部署在 2G3G 网络。我个人认为 NB 的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运营商们留存的大量 2G 基站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瞬间就可以激活这样庞大的市场,站在运营商的角度当然是全力支持。
最后一个技术特点就是 NB-IoT 单扇区支持 5 万个连接,比现有网络连接数高 50 倍,目前全球有约 500 万个物理站点,假设全球所有站点全部部署 NB-IoT,那么每站点三扇区共计可接入终端数将达 7 500 亿个,这将充分满足传统物联网低速低功耗的要求。
6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部署,构建 NB-IoT 网络基础设施。到 2017 年末,实现 NB-IoT 网络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规模达到 40万个;到 2020 年,NB-IoT 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 万个。
从政府的角度,把物联网定义为“移动物联网”,其实更准确的说是“物联网基站”。用150 万个物联网基站覆盖整体,搭建全国性的“窄带物联网”,拉动一系列“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这个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物联网的理解有待商榷,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即“物联网的碎片化”应用。‘
’
3 NB-IoT 目前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政策的出台目前最大的受益者是运营商,一举解决了移动物联网基站的覆盖问题。而且从政策上将 LoRa 等其他技术封杀掉。
其次的受益者是设备供应商,比如华为,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细分产业链,比如芯片、模组、系统平台等。最后的受益者是用户,即各类水、电、气的服务商。
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碎片化服务的集成商呢?恐怕还不知道将会怎么样。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 NB 尚未成熟,从芯片到模组再到大规模商用,包括电信在内的运营商资费都还处在探讨阶段。
但有一点,我坚信 NB 是物联网的一个发展阶段,或阶段性热点,但不可能垄断整个物联网,目前先是移动物联网市场。对于更多不具备芯片设计,模组生产的企业怎么办?如何搭上 NB火热的战车呢?我们已看到很多创新的模式,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咨询。
如果站在更广阔的角度思考,NB 的火热是好事情!现在属于火借风势,大家都烤的热乎乎的,但风小了,火熄了,你该怎么做呢?这是物联网长期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