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英国秋季预算案公布,新政的一大亮点是废除了30万英镑以下房产的印花税。不过,这项政策只适用于首次购房者,购买第二套乃至多套房产的买家仍然按照原来的规定缴纳。而在伦敦等大城市,30万英镑以下的房产数量并不多,大量依然难以负担大城市高企的房价的年轻人,仍不得不继续租房住。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还预计,这次减税可能会导致平均房价在一年内上涨0.3%,因此获利的可能是因房价上涨而受益的已有住房者。
脱欧后亟需海外投资
上周,英国秋季预算案公布,一些海外投资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今年6月的英国大选,工党凭借自己的主张赢取了不少年轻选民的心,保守党失去了大量年轻选民的支持,出现了“悬浮议会”的局面,场面一度很尴尬。
保守党内部希望通过房地产新政来挽回年轻选民,那些“抢”走了适合英国本地人购买的新房的海外买家首当其冲。
不过,最终在秋季预算案中,大部分政策对购置英国住宅地产的海外业主影响甚微。
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海外购房者一直采取欢迎的态度。凭借完善的制度、优质的教育、成熟的市场等优势,这个“资金避风港”不断吸引着国际资金,许多国际投资者颇为看好这里的房地产市场。
LSE今年出炉的《海外投资者在伦敦新建住宅市场中的角色》报告显示,以伦敦市中心区域为例,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在已知购买者居住地的750笔交易中,有400笔为海外买家,超过总数的50%。
相比出手阔绰的海外买家,买不起房的英国本地人却比比皆是。英国政策和外部事物主管GillPayne曾公开表示:“在一些地方,明显的房屋短缺造成了房价的急剧上升,让越来越多的人都买不起房。人们把薪水越来越大的部分花在飞涨的租金和房价上,高房价迫使人们离开居住的社区或者搬到更小或质量更差的房子。”
脱欧的大背景,使得英国更需要海外投资来支持经济发展,本国人买不起房,就继续欢迎海外投资者。
新政取消30万以下房产印花税
为了赢得本地的年轻支持者,在本次秋季预算案中,英国政府在印花税上下了功夫:首次购房者,所购房价在30万英磅以下的,免收印花税;所购房价在30万-50万英磅之间的,前30万英镑免收印花税。购买超过50万英磅房产的买家不会减少印花税的支付。
说到印花税,可能有人不了解,印花税是由英国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一般要在房产交易完成的30天内缴纳。
之前,英国实行的是累进印花税制度,单价低于12.5万镑的房产免交印花税,高于12.5万英镑的房产印花税从2%开始递增,从第二套住房开始还要额外征收总房款3%的印花税。
此次调整,初次购房者中,将有95%的买家受益,80%的买家不用支付印花税,最高可以省下5000英镑印花税。
要注意的是,这项优惠只针对全球首套自住房,如果两位买家共同购买一套英国房产,一旦其中一人已有多套房产,那么这套英国房产也不享受新的印花税优惠政策。
英国年轻人依然买房难
初次买房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只靠自己的力量,他们很难负担得起高昂的房价。英国财相哈蒙德表示,在2004-2015年的十多年里,25岁至34岁年轻人的住房拥有率从59%下降到37%。
本次印花税的修改,正是梅姨带领的执政党保守党为了夺回年轻选民的心,所推出了一个相对有力的政策。
然而,《卫报》报道,受惠于印花税调整的大多还是来自Hull、Bradford等小城镇的年轻人,像伦敦、剑桥等地,低于30万英镑的房子并不是很多。和购买力爆棚的海外买家相比,英国的年轻人依然难以负担大城市高企的房价,不得不继续租房住。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预计,这次减税或将导致平均房价在一年内上涨0.3%,因此受益的可能是因房价上涨而受益的已有住房者。
减税或将导致平均房价在一年内上涨0.3%
除了印花税的调整,在住房方面,秋季预算案还有不少其他内容:
在未来5年内,政府将投入440亿英镑来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其中会有12亿用于购买土地,27亿用于支持住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中期,实现每年新增30万套新建住房。
对于在英国购置房产但又将其空置的买家,也就是所谓的“买了就走”的买家,英国政府已授权各市政府对空置的物业额外征收100%的“市政税”。建设5个新的“花园”城镇,保留绿带,让人与自然更和谐相处。
2050年前,在剑桥-弥尔顿凯恩斯-牛津一带新建100万套住房。加速建筑许可审批速度。
不难看出,大部分还是关于解决英国住房短缺的内容。然而,住房短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今年年初发布的《英国住房白皮书》显示,英国每年需要建25万套新房,才能满足正常的人口增长需求。2016年,整个英国新建房屋的数量只有14.1万套,缺口10万套。长期供需矛盾突出,英国的房价或许还将增长。
之前《每日电讯报》就报道称,英国政府打算对海外购房者进行更严格的限制。
文/本刊记者 邵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