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振兴,张家港要发力!

11 月 6 ~ 7 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研组一行,对张家港市毛纺产业进行调研。7 日,张家港市纺织行业推进质量效益动力变革专题报告会、张家港市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座谈会相继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中纺联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林云峰,中纺联信息统计部主任翟燕驹一行来到张家港。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江苏省张家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书记吴彦刚,江苏省张家港市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庞荣祥等领导陪同调研。张家港市副市长陆崇珉出席专题报告会并致辞。

实体经济要升级,先抓住质量这个“牛鼻子”

十九大报告指出,“质量第一”是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当前阶段首要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而“效益优先”是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指向,是当前经济发展成果的检验手段和具体导向。

夏令敏在张家港市纺织行业推进质量效益动力变革专题报告会上指出,今年前三季度,纺织全行业运营稳中向好,质效领跑。行业运行质效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预计 2017 年全国纺织行业保持平稳运行,全年纺织业工业增加值保持在5.5%左右。张家港市是中纺联 2002 年命名的全国第一批共十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之一。所谓基地,就是产业的基础根据地,十五年过去了,张家港的纺织服装产业依然根基牢固、枝繁叶茂。

夏令敏强调说 :“我们要对纺织行业未来能够通过动力转变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中国纺织工业持续进行大量先进投资,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应用正显著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劳动生产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高。从需求端角度来看,中国巨大的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国内消费不断升级,渠道创新和新零售业态加速变革,一批自主时尚消费品牌涌现出来。从国际视野的资源掌控和配置来看,2015 ~ 2016 年,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合计突破 40 亿美元,这其中,不仅包括产能转移,更多的是通过海外投资、并购实现对海外原料资源、技术创新资源、品牌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掌控与协同配置,这有助于行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升。

谢明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要建设高质量的实体经济,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要以质量为抓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首先,要更加注重企业的管理,管理出效益 ;要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加快智能化的步伐 ;要提升创新能力,将研发作为重要抓手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培养质量人才 ;要坚定地走绿色发展道路,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在此次会议上,夏令敏、徐迎新、彭燕丽被聘为张家港市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顾问,共同推进张家港纺织产业的持续发展。

苏州大学纺织工程学院教授尚笑梅、无锡一棉纺织集团董事长周晔 、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分别作主题演讲。

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实体经济靠实干获“自信”

6 日,调研组一行来到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参观调研。7 日下午,张家港市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座谈会举行,华芳集团、东渡集团、联宏纺织、新芳集团、金陵纺织、天宇羊毛、普坤毛纺、华夏帽业、大唐纺织等企业代表出席。

在两轮座谈会中,与会企业和协会领导、专家,围绕张家港纺织产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题,就智能化、走出去、集群建设等方面展开热议。彭燕丽介绍了毛纺协会和科技部在扶助企业产品开发、成果申报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对建设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翟燕驹重点介绍了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成果和做法。

谢明表示,今年 1 ~ 9 月份,张家港纺织产品的生产、利润持续保持增长,利润增长超过 30%,远超江苏省经济平均水平。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行业的再一次洗牌,企业两极分化正进一步拉大。

谢明强调,智能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智能化可以有效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蕴含着巨大潜力。徐迎新指出,张家港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联宏、华芳、东渡、普坤等一批优质企业。以联宏为例,通过一系列转型升级,形成了“小而美”的企业运营模式,一方面企业苦练内功,以品质取胜;一方面,紧紧抓住市场,建设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将产品品质、快速反应、销售渠道都牢牢把握在手中,发展模式值得推广。

江苏纺织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首个纺织服装产值突破万亿的大省,应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升级,调整结构,确立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目标。

对张家港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夏令敏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功课要补足 ;第二,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搭乘智能化快车,大企业尤其要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归根到底,企业要继续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产品设计、研发投入 ;第四,积极部署国际化战略,掌握渠道话语权 ;第五,弘扬企业家精神,行业要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关心和培养。在公共平台建设上,主要目的还是要面向服务中小企业,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抱团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