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投资新模式”的先河之作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内地,投资,新模式,先河
  • 发布时间:2010-12-21 15:14
  2010年,中国内地的年度电影毫无疑问当属《唐山大地震》。作为今年最受瞩目的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不负众望地成为2010年影响最广,同时也是商业和社会效益最大的国产大制作。集结了多方社会资源的《唐山大地震》实现了合作多方的共赢,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接近1亿美元大关的国产片,导演冯小刚也再度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卖座纪录。另一方面,《唐山大地震》也是内地近年来兴起的新“主流电影”的最新代表作品。

  多方共赢的典范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掺杂着多方诉求的电影,其运作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一个单纯的电影项目本身。影片的酝酿始于2008年初,当时唐山市政府方面希望能通过拍摄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提高唐山的知名度,尤其是该市在经济发展之后的新形象。导演冯小刚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推荐的人选之一,虽然当时的他还主要以喜剧片而闻名,但其转型之作、战争题材影片《集结号》恰恰在此期间上映,该片的成功也使他获得了各方的进一步肯定。

  从产业角度说,《唐山大地震》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实际上,在内地电影进入商业化发展轨道后,这是第一次由地方政府投资驱动,经由专业电影制作团队主导的大片项目。此前,地方政府与电影方面的合作主要还是通过赞助或广告的方式,在如《唐山大地震》这样规模的影片中,地方政府的深度参与没有先例。对于双方此次的合作模式,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有偿赞助”,“这个名词是我在跟唐山市书记聊天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因为毕竟不是钱投给你就不要了,所以不是单纯的赞助,而是项目挣到钱的时候我再把你的投资还给你。”在王中军看来,这是实现双赢的基础。

  《唐山大地震》最初的投资达到了1.2亿元人民币,后期又追加了1000万元的宣传发行费。王中军表示预算的数字是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倒推回来的,“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估计两年后票房可以达到3亿到4亿元的规模。反推回来1.2亿元就是个相对保险的数字。”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投资过亿的风险还是不小,毕竟影片票房卖到3个亿才能堪堪打平。

  在该项目最初的投资中,代表当地政府的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的投资比例分别为50%、45%和5%。唐山方面虽然是最大的股东,但其85%的投资是无偿的。当影片收回成本时,唐山只能拿回15%的投资,因为华谊、中影等公司的投资需要优先偿还。不过换个角度看,中影及后来进入的几家公司都只拿固定的收益,而随着票房超过收支平衡的临界点,项目之后实现的盈利则由华谊与唐山方面平分。这就意味着后者在承担主要投资风险的同时,也相应地享有项目可能产生的超额利润。

  在目前内地电影的经营状况下,这无疑是一个相对科学的合作模式,能够根据投资方各自的诉求和资源相对灵活地分配风险和效益。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让各方皆大欢喜,《唐山大地震》最终票房超过了6.6亿人民币。华谊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也显示该片仅票房分成和版权交易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就达到了1.7218亿。而根据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推算,唐山方面不仅能收回最初的投资,而且也能得到数千万的利润。同时其宣传目的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主流电影的新样本

  和去年的《建国大业》一样,《唐山大地震》也是一部主打主流价值观的“主流电影”,影片取得的市场成功也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内地近两年兴起的新生类型。此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海外灾难片的成熟经验及元素,但《唐山大地震》仍然是一部纯正的中国本土电影。

  就影片本身而言,《唐山大地震》无疑是比较圆熟的。虽然合作的性质决定了影片“命题作文”的性质,但各方的诉求和审美倾向在影片中被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其实也是很有难度的。导演冯小刚说自己在接触《唐山大地震》之前曾偶然读过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和《集结号》一样,这也是你看完会觉得心里‘咯噔’一下的小说。”在随后和唐山方面的协商中,他坚持电影要以该小说为底本,也得到了认可。影片的编剧苏小卫也表示写剧本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改造和重构原著中那些价值观偏于灰色和悲观的内容,使故事倾向于一种“常态的真实”——这也是制片方的要求。

  事实上,在苏小卫进入之前,《唐山大地震》曾换过好几位编剧,最终选择前者执笔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她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的副主任,曾经创作《沂蒙六姐妹》等主流影视作品。在苏小卫看来,主流电影追求的就是一种常态,“全世界的主流电影都基本是普世的,比如人的真善美、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相信真爱等等。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些都是人类惟一向心的东西,主流电影坚持这些没有错。”不过另一方面来说,《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更多还是在于把这些普世的内容用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就这一点而言,其对于主流电影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参考意义。

  另一方面,《唐山大地震》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内地电影制作水平与国际合作的进步。这是近年来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部国产电影,该片也是首部推出了Imax版本的华语片。虽然影片的特效部分并没有预想得来得多,但就画面的实际质量以及特效的精致程度而言,确实是近来国产片中少有的能接近国际水准的作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