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筛查,不是走流程!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45

听力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排查早期的听力损失!

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听力受损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uptodate 的统计数据表明,在 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 1~3 名有着明显的双侧听力损伤,而中、重度听力损伤的发病率为1900~2500,如果是单侧大于 30 分贝的听力损伤的发病率则高达 61000。由此可见,听力损伤对于孩子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件。

越是早期的听力损失越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婴幼儿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即使是轻度的听力损失也会导致孩子在行为等方面出现严重的生理障碍。同时,如果听力损失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在儿童情感、心理、社交等领域也会引起发育迟缓,进而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那么听力损伤的原因又有哪些呢?这就得从声音的传导过程讲起,声音首先经过外耳和中耳进入内耳,然后在耳蜗内被转化成神经电信号传入大脑。由此可见,不论是外耳或者中耳的结构出现问题导致声音无法传入,还是耳蜗以及此后的神经电信号传导以及大脑接收功能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听力的损伤。概括来说,听力损伤的原因有传导性、感音神经性以及混合性三种。

因为传导异常引起听力损伤的孩子往往可以从外观上看出来——有些孩子可能会有小耳甚至无耳畸形、耳道狭窄等,但是感音神经异常的孩子却很难从外观上判断,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通过早期进行听力筛查来明确有无听力损伤,并给予及时处理,对于孩子今后的各项能力发育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例如早产儿、先天性感染、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孩子来说,听力筛查的意义尤为重大。

听力筛查常用的两种模式

目前常见的听力筛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耳声发射(OAE),另一种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这两种方法都很简便易行,而且可以由仪器自动测试,重复性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筛查技术仅仅能够起到筛查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确实没有通过听力筛查的话,仍然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原因。

听力有问题的蛛丝马迹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下述问题,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并且及时去专科就诊,以免贻误时机:

● 孩子 1 个月的时候,还不能对大分贝的噪声刺激做出反应,不会被这些噪音吓到。3~4个月大时,还不能转向声音的来源处;

● 孩子不能仅仅依靠声音来注意到你;

● 他关注漱口和振动这种能够感受到的声音,但不会试着发出个别元音或辅音;

● 开始说话晚,而且到了 12~15 个月还不会叫“爸爸”或者“妈妈”;

● 叫他时往往没有反应,这很有可能被家长们误以为孩子是心不在焉或者不听话,其实可能是由于部分性耳聋造成的;

● 孩子看起来似乎只能听到某些特定的声音;

● 孩子看起来不仅听力很差,而且也不能保持自己的头部竖起,或者在没有支撑的条件下,走路和坐下都很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