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诗讽『大跃进』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07 17:14

1959 年 11 月 1 日, 陈 毅偕夫人张茜回到阔别 36 年的家乡——四川乐至县视察。乐至县地处川北,是土质瘠薄的丘陵地区,但由于当时浮夸风盛行,竟将这个落后的山区县“吹”成全省的一面“红旗”,引得参观学习者趋之若鹜。

在离乐至县城不到 3 公里的仙鹤公社境内,有一个较大的山坡,被称为“高产卫星坡”。陈毅来到“卫星坡”下,问当地一名干部这里过去种什么,那个干部回答说 :“原来种小麦、包谷,产量很低。” 陈毅又追问现在种什么,那个干部兴奋地说 :“现在靠公社的力量,荒坡换了新颜。今年全县小麦亩均产量 501 斤,这块高产地已经过千斤关了。”陈毅听后幽默地说 :“不简单啊,荒坡都过千斤关了。”

来到山上后,陪同人员提议: “陈老总,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不妨吟首诗,夸夸家乡的大变化。”

陈毅爽快地说 :“作诗可以,但你们先要和我算一道数学题。”

他接着严肃地说 :“高产地占不到整个公社土地的 15,而你们却把全部人力、物力集中在这里搞什么‘大兵团作战’,白白荒掉了 45 的土地,这样能增产吗?假如一亩产 500 斤,5 亩就该产 2500 斤。一亩高产地能产 2500 斤吗?为了争红旗,你们只有吹牛、说谎。是不是?”

陈毅的一番话,说得所有人沉默无语。见状陈毅大笑起来,说道 :“不是让我作诗吗?

那我就诌几句赠给诸君吧。”随即便一句一句朗诵起来 :今日话乡情,情真意更诚 ;好大喜功事,万代招骂名。

这首讽刺“大跃进”的诗,不仅表达了陈毅忧国忧民的坦荡胸怀,也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大无畏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