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河南淮阳,别名水城,水域宽广,盛产很多种淡水鱼。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就是泥巴鳅和趴地虎,当然都是当地的叫法,真正的学名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两种鱼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长不大。生长到极致,也就是和成人食指的长短粗细差不多。而且,他们繁殖比较快,喜欢贪吃,荤素没有任何的讲究。对于钓鱼者而言,如果碰到他们,那是让人非常头疼的。
不过,这两种鱼很好吃。泥巴鳅身上还有些鳞片,趴地虎则是全身黄色的花纹,却光滑无比,感觉不到鳞片。回到家,直接用手挤下,内脏就大部分出来了。清水再冲洗干净,稍微腌制后,全身挂上面糊(淀粉亦可),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冷却后,外焦里软,鱼刺都不成问题,堪称美味。如有白酒,小酌几杯,更是快意。若是选择炖汤,味道更是无比的鲜美。
想大量捕捉他们,相当费劲。单独靠钓,更是不现实。鱼钩选大了,吃不到嘴里,鱼钩小的话,他们很狡猾,能做到把鱼饵单独吞食,还能全身而退。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粘网。长长的粘网,挑选好尺寸(捕捉他们最大一指间),两人分别扯着放入湖里。最多半小时,整个粘网上面就满了。黄白相映,活蹦乱跳,成为靓丽的风景。
小时候,很多人家都很贫穷。块儿八毛的粘网都买不起。如何顺利地捕捉他们上岸做成美食解馋就成为了大事。直到有一天,我的小伙伴拉着我的手说,走,咱们去弄泥巴鳅去,中午来我家吃饭。我当时还很疑惑。就咱们两个人,没有粘网,甚至鱼竿都没有,难道凭空下河去抓啊。他神秘地回答,别着急,我跟别人学习到简单的方法,保管有用,要不是咱俩玩得好,我才不告诉你呢。那眼神和语气,我们现在还谈起。
他很快把工具展示出来。我看到却觉得很失望。就两个空的玻璃罐头瓶,还有两根长长的白尼龙绳。他倒不着急,安排我出去找些薄薄的塑料布,再从家里拿出些馒头或者苞米粒。我全部照办。他把塑料布用剪刀分割成两块,少许比瓶口大些。然后覆盖住瓶口,用尼龙绳捆扎结实。之后,再把瓶口塑料布捅出个窟窿。最后把馒头掰成碎片,放入罐头瓶里,兴奋地喊,大功告成。
来到湖边,我们每人一个罐头瓶。灌满湖水后,罐头瓶就沉入湖底,看不到。因为有尼龙绳在手上牵着,所以不着急。我呢,还是不明就里,想看有什么样的结果。十分钟左右吧,他让我和他共同把瓶子拉出来。当罐头瓶出水上岸,我特别的开心。每个瓶子里都装着大约七八条泥巴鳅。我也终于弄明白原理。贪吃的鱼儿发现鱼饵后,迅速游进罐头瓶,结果就被逮个正着。
折腾不久,我们俩半上午的功夫,弄了半瓷盆,大约五六斤重。给自己家留下点,剩余的拿到伙伴家。他爸妈很是奇怪,问我们如何弄到这么多。如实的讲述,他们还有点半信半疑。午饭后,亲自试验下,他们再也不说什么。这个办法就这样伴随我整个童年的成长。待到我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把他传授给儿子,仍旧有当初的效果。儿子都说,老爸,你好棒。
遗憾的是,因为工作调整的关系,我远离故土。但天下黄土一家亲的道理却亘古难变。即使在异地他乡,很多办法都是相同的。罐头瓶捕鱼的原理和闭笼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根据利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法则来建立的。
所以,什么也不用多说,做人不能像鱼类那样,记忆只有短暂的七秒。而是要当做终生的烙印,如此,才不能被人蚕食,才有更好的发展。抱歉的是,因为北国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能给各位读者视频的体验,敬请谅解。来年春暖花开,欢迎各位到家乡旅游做客。可以给我留言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