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北宋诗人欧阳修在他的诗句中如是描绘傍晚时分情人幽会时的种种美好。诗人笔下的约会是幸福而又浪漫的,而路亚人与那水中一种名为翘嘴鲌鱼的幽会,同样赶在黄昏前后,也同样令人心怀期待,小鹿乱跳……
翘嘴鲌又名白鱼、翘嘴巴、翘壳,为我国淡水鱼类之中为数不多的大体型掠食性鱼种之一。其体型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故此而得名。又因为其长有一身银白色的鳞片,体形酷似一把大刀,所以被广大路亚钓友冠以“大刀翘”的美名。
翘嘴鲌个体较大,生长迅猛,善于跳跃,活动范围广,在水中多以鱼虾为食,所以其肉质相对其他鱼种来说更加洁白紧密,味道也更加鲜美细嫩,素有“长江上等名鱼”和“太湖三白之首”的美誉,为鱼中上品,被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当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亚对象鱼,在国内相对较为匮乏的路亚资源环境下,能在野外钓获一条“米级”翘嘴鲌,便成了无数中国路亚人心中的一个共同梦想。
说起路亚翘嘴鲌,对于笔者所居住的洛阳城来说,便不能不提及那城北30公里处的黄河了。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出了璀璨的华夏文明,也同样孕育着种类繁多的原生鱼种。据记载,在这黄河古道中,有鱼类170余种,它们根据黄河所经流域的气候环境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栖息分布于绵绵数千里的河道及支流之中,而翘嘴鲌正是其中之一。因此,黄河自然成为了洛城路亚人寻梦“米级”的圣地。
去年11月18日,洛阳天气晴好,微风。怀揣着一个“米级翘嘴”的梦,路亚人又一次上路了……
这一次,我与好友路杰所要作钓的标点位于黄河流经的洛阳孟津河段,作钓地形为主河道中的流水区以及与主河道相连的一个废弃的淘沙坑内。盛夏时节,同样在这两个标点内,我与路杰都曾有所斩获,但鱼的个体普遍偏小,均以二三斤的个体居多。而如今,时节已至初冬,虽然鱼儿的活性远不及夏秋两季,但针对冬季鱼儿在深水中聚群的习性,使用VIB、沉水铅笔、淡水铁板等拟饵进行深水区搜索的作钓模式,也许会使钓获大个体翘嘴鲌的概率大大提升!
车子飞奔在前往钓点的高速公路上,午后2点的阳光透过车窗打在脸上,满是舒服的暖意。恍惚中,一尾银光闪闪的大翘嘴在夕阳的余晖里破水而出,就在我兴奋地准备下网起鱼时,一阵哗哗的水声把我拉回了现实,原来是个梦。
循水声望去,一条奔涌的大河赫然入目,不同于家门口那条适合平日作钓马口的恬静温婉的伊河,眼下这条河波涛滚动,浪花迭起,有着一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之势。不必说,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要作钓的水域——黄河!考虑到此时天色尚早,我与路杰一致决定,先到沙坑上游一处坝口的回水湾进行试钓,等到暮色将褪,翘嘴捕食,再至沙坑进行搜索。相对于水库湖泊的稳水之中的翘嘴鲌来看,像黄河这样的流水之中的翘嘴鮊对于光线的惧怕程度要小上不少,它们往往会在流水中急缓交接地带守株待兔,捕食被水浪冲昏的小鱼小虾。因此,选择这样的标点进行搜索,即使在光线充足的白天,也同样可以有所收获。
闲话不多谈,制定了初步的作钓策略后,我与路杰便开始组装钓具,选择拟饵,投入到充满期待的作钓之中!
针对眼前这处水流湍急的标点,我率先选择了一枚15克的金属VIB进行搜索。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来它克重大,可以在流水中保持更为稳定的水下姿态,能快速下潜至理想水层;二来它的颤抖形泳姿的设定,通过流水的作用力,不用过多收线,便可以轻松使其水下动态反馈至手上,从而让钓手在获得鱼儿咬口时能够第一时间扬竿刺鱼。顺着水流的方向,我抛出了第一竿。随着VIB的入水,很快,一股震颤感便通过钓线传至掌心。为了使VIB搜索的目标水层更加靠下,我并没有急于收线,而是让水流的冲劲儿带动其自然摆动,缓慢下沉。如果有鱼发现了VIB,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咬口。按照这样的手法,我一连搜索了二十几竿,但期待中的咬口却始终未能觅见,加之当天的水位较以往要大上不少,随水而至的水中流草也对拟饵的操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我,一度产生了一股小小的烦躁。反观不远处的路杰,从他脚下那一团团“新鲜”出水的水草来看,他应该同我一样遭受着相同的烦恼。
就在我因为流草的影响而四下张望时,突然这片流水下游不远处的一片浅滩上的点点鱼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招呼下,路杰也将目光投向那片区域。不同于方才作钓时的水深浪急,这片区域的水势要缓上许多,因为水边有大片干枯的蒿草,所以在蒿草边的水域内,不时可以看到朵朵水花,那正是小鱼在捕食从蒿草丛中起飞的小昆虫所漾出的鱼星!我与路杰两人见此情景,不约而同走至近前,换上擅长搜索浅水区域的勺形亮片,将饵抛了过去。
鱼讯很快就从路杰那边传来,说话不及间,一尾20多厘米长的“黄河宝马”便被他的5克亮片成功吸引上岸。就在我为路杰的开竿鱼而感到高兴时,余光之中,一道银白色的影子如同鬼魅般,在我的亮片途经深浅交接水域时一闪而过。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直觉告诉我,这不可能是马口的攻击,因为这道银光相较于马口的个头来看要大上许多。排除了马口之后,答案只有一个!想到这儿,我快速收回亮片,赶快朝着同样的方向再一次抛出一竿。这一次,我依旧采用由远及近、由深及浅的方法进行搜索,就当我的亮片再一次经过刚才那道深浅交接处的水下陡坎时,随着竿尖的轻轻一顿,一个难得的咬口终于在我的苦苦等待中触发了!我扬竿刺鱼,一尾重约1斤重、40厘米长的翘嘴被我从水下深坎中拖上了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