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的誓言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关键字:许家印,恒大集团,公益
  • 发布时间:2018-03-22 10:37

  许家印率恒大集团对大方县整县式、参与式、立体式、滴管式的社会帮扶,创造了高质量的扶贫效果,是国内甚至国际上公益领域的一个创举

  2018年元旦,许家印和恒大集团全体员工收到贵州省大方县委县政府发来的新年献词,其中有一连串的数字。

  “恒大集团帮扶大方两年来,12.73万贫困人口初步脱贫;10223栋蔬菜大棚星罗棋布,35个中药材及经果林基地生机勃勃;50个幸福新村、1个奢香古镇拔地而起,14000贫困人口喜迁新居;26所学校书声琅琅,1000名师生获得奖励资助;23077名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16961人稳定就业;5290万元创业基金帮助13302户贫困户实现创业梦;保障扶贫惠及19133名困难群众。”

  从2015年底开始,许家印率领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打造了一个民企帮扶全县整体精准脱贫的新模式。恒大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长效扶贫脱贫的机制,为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子。

  大方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110万,贫困人口18万。恒大集团成立了由集团公司副总裁任主任的扶贫办,选派了287人的专职扶贫团队常驻大方县,展开脱贫会战。

  这次帮扶计划是一场持久战,恒大集团3年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截至2017年12月,大方县103个重点扶贫项目全部竣工,其中50个恒大新村、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个奢香古镇,以及完全中学、职业技术学院、慈善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相继投入使用,330万平米的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基地等产业扶贫项目已投入生产,并引进4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

  中国社科院《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指出,恒大一改过去的局部式、间接式、单一式社会帮扶,采用整县式、参与式、立体式、滴管式社会帮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参与扶贫全过程,并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了农村的存量资源。恒大以企业自身的资源、渠道优势,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特别是引入上下游龙头企业,化解了产业扶贫中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从而“创造了高质量的扶贫效果”,是“国内甚至国际上公益领域中的一个创举”。

  以养牛为例,大方县自古就有养牛的传统,且以散养为主,但当地牛体型较小,卖不出好价钱。为帮助当地改良7万头土牛的品种基因,恒大扶贫团队对大方县的气候、土壤、牧草以及劳动力结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并经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制订了从澳大利亚引进10000头安格斯牛作为优质种牛、从牧区引进8509头西门塔尔牛作为基础母牛,培植优质肉牛产业的方案。

  恒大集团将引进的牛以低于市场价2000~3000元的价格卖给贫困户,贫困户买牛的钱也由恒大集团全额担保贷款获得,相当于贫困户“借鸡生蛋”。

  作为产业帮扶的重要一环,恒大集团还引进了4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合作社进行生产,把产业化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和“供、产、销”一体化经营,解决了农户“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建立起持久、可内生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从而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大方县委书记张翰时说:“恒大集团给大方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价值30亿元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永远激励全县人民‘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致富’。”

  2017年2月,在恒大集团的年度会议上,许家印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到2020年前帮助更多的贫困老百姓稳定脱贫,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应有贡献。”

  仅三个月后的2017年5月,恒大集团决定,除帮扶大方县外,再承担毕节市其他6县3区的帮扶工作。毕节市共有7县3区,近1000万人口,贫困人口多达92.47万。“乌蒙山区几乎是山连山、山环山。住在深山老林里面的老百姓,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有些深山里面的村民,出来一趟要五六个小时,很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山。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有地方看病。很多孩子想读书都很困难。他们实在是太穷了、太苦了。同志们,他们现在多么渴望别人的帮助啊!我们要帮助他们,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在恒大集团帮扶乌蒙山区扶贫干部出征壮行大会上,许家印动情的讲话鼓舞着恒大员工。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恒大集团初步预算需要再无偿投入80亿元,加上投给大方县的30亿元,总共需要无偿投入110亿元扶贫资金。

  在许家印看来,5年无偿投入110亿元对恒大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是要派一支能吃苦耐劳、能奉献、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办法、能出技术,能激发当地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的优秀扶贫团队。”

  为此,恒大集团董事局决定,选派321名常驻县、乡的各级扶贫领导干部,1500名驻村的扶贫队员,和大方287人的扶贫团队会师,形成2108人的扶贫大军。这支“扶贫大军”被派驻到县、乡、村,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

  “我们2108人的扶贫大军,要决战乌蒙山区扶贫前线,确保到2020年帮扶毕节近百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许家印向去乌蒙山扶贫的领导干部及员工提出要求,“不脱贫,不收兵”。

  截至2018年1月9日,恒大结对帮扶毕节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捐赠的第四笔20亿元扶贫资金已到位,已累计捐赠到位60亿元。在毕节,九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共400万平米的所有楼栋已全面开工,超50%的楼栋已封顶;已开工360个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已培训52778人,推荐就业42170人。

  3年前,许家印率队到大方县调研时,对于在村民家里看到的贫瘠景象心中忧戚:摇摇欲坠的木板房上长满了杂草,毫无遮风挡雨功效可言。家家靠着房前屋后一小块山坡地养家糊口,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条条狭窄的小路,泥泞不堪,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许家印想起自己小时候贫穷的日子,“对于贫困,我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的。”

  穷过的许家印最懂穷人苦。许家印回忆:“我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地方看病,就这样走了,我就成了半个孤儿。我是从小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的,穿的、盖的都是补丁摞补丁。读小学时,村里的学校就只有几间破草房,课桌是用泥巴做的长条台子。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地上都是烂泥巴。上中学的时候,离家比较远,每星期背着筐去学校,筐里面装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黑窝头,还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面装着一点盐、几滴芝麻油和一点葱花。这就是我一周的口粮。一日三餐,每餐吃一个地瓜、一个窝头,喝一碗盐水。到了夏天,天很热,黑窝头半天就长毛了,洗一洗继续吃。当时我的最大目标和最大愿望是什么?就是走出农村,找份工作,能够吃上白面。”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许家印以河南省周口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此后4年,“靠国家每个月14块钱的助学金读完了大学。”

  在国企工作10年后,许家印于1992年离职南下深圳打工,后来又于1996年成立了恒大集团。短短22年里,恒大创造了企业发展的世界奇迹,年销售额超五千亿,年纳税超420亿,员工12万多人,解决就业220多万人,世界五百强排名第338位。“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还在农村;没有国家的14块助学金,我也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恒大也没有今天。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我们应该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回报社会,我们必须回报社会。这不是空话,也不是虚话,这是我的心里话。”

  二十多年来,恒大集团累计为民生、扶贫、教育、环保、体育等慈善公益事业捐款100余次超105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全国爱心捐助奖、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房地产企业等多项荣誉,并连续七届荣膺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2017年10月30日,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许家印在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时表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专注、一心一意做好企业,多交税,多解决就业,多为社会创造财富。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多做慈善公益,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撰文/李天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