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记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26 10:35

2017年9月9日至12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多家华文媒体的460余位代表,以及中国内地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等相聚一堂,就“‘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本次论坛体现了权威性、国际性、开放性、学术性、实效性、服务性的特色和亮点,为不同地区、不同形态的华文媒体展开对话沟通搭建了平台,并且推动了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的互动交流,作为全球华文媒体领军人物的“首脑峰会”,为海外社会了解中国五年来的发展变化打开了一扇窗。

连续举办17年,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精神家园”作为一项连续举办17年的媒体交流峰会,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越来越多华文媒体发声的舞台,很多华文媒体人形象地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海外华文媒体的“精神家园”,他们对这个家园表现出深厚的情感,认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泛,议题鲜明,成果丰硕,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从年龄分布看,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年轻面孔不断涌现,为论坛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这也说明论坛在海外新华侨华人中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在本届论坛上,出现了多位九零后参会代表。据统计,最年长的论坛嘉宾已达84岁高龄,而最年轻的参会代表为1994年生人,年龄跨度大,可谓老、中、青多代汇聚论坛,既有资深媒体人的经验传授,也有青年一代的大胆创新,这使论坛能开放吸收多方面的观点,集纳不同年龄层的智慧,持续打造精品工程。

与前八届论坛相比,本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参会海外代表不仅数量更多,地区分布更广泛,而且更加多元,突显了论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从媒介形态看,参加论坛的不仅有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的数量有大幅提升,并且出现更多的自媒体代表,在与传统媒体的观点碰撞中产生激烈的思想交锋,这对于规范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提升华文媒体的整体水平,将发挥更加深远的作用。

助推“一带一路”,做“一带一路”精神理念的传播者“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更加为世界所瞩目。在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之前,主办方进行了反复研讨,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文媒体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最终确定了“‘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这一主题,希望引导华文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外媒体作用和华侨华人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认同与支持。

论坛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致辞表示,希望华文媒体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大力传播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贡献力量。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致辞强调,华文媒体植根侨社、面向海外、影响主流,熟悉祖(籍)国和住在国,拥有在全球各地采集信息能力、中外政商学研人脉网络、兼容并蓄跨文化视野等独特优势。华文媒体在传播“丝路”理念、宣介“丝路精神”、讲述“中国故事”中,能促进信息分享、政策沟通、文化交融、民心相通,让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故事”传之四海。

在论坛闭幕式上,发布了《福州宣言》,其中第一项即为:“一带一路”,宏图已现,在我华媒,足称机遇。宣言说:“生于侨、长于侨的华文媒体,凭借融通中外的语言、文化和身份优势,能够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将‘丝路精神’推向世界”。俄罗斯《龙报》社长李双杰说,“一带一路”促进很多中俄合作领域逐渐活跃,中俄两国的互动从各个层面在增加,这为在俄华侨华人带来了商机,华文媒体也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关注媒体变革,做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创新的粘合剂本届论坛呼吁华文媒体坚守文化根基和民族情怀。

在高端论坛环节,“如何面对‘融媒体’”的主题紧扣了当下媒体发展的形势和华文媒体的热点关切,六位媒体人的发言亮点频出;在专题演讲环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发表了《国家的形象和传媒的承担》的专题演讲,其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论述引发共鸣;在分论坛环节,代表们也围绕媒体创新、中华文化、“中国故事”等议题畅所欲言,贡献了真知灼见;在大会发言环节,八位媒体人从媒体自身发展出发,探讨了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为了使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媒体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本届论坛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扩大传播效果。中新社制作了论坛H5产品,在朋友圈传播量占比67%,传播效果良好;运用中英文双语推送论坛相关报道数十篇,扩大在海外主流社会的影响力;对论坛开、闭幕式进行直播,于网站PC、WAP及客户端同步推出,观看人数近十万;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力,微博话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