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洋品牌”是本土商场和本土消费者追逐的对象,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本土品牌特别是极具设计感、富有东方文化气韵的品牌更多地出现在了消费者的视野中,作为新时尚理念的引导者,中国时尚也成为了被社会各界广泛提及的话题。
文化为先导,时尚才有了根
“从产品设计到面料研发、从加工工艺到后整工艺、从品牌建设到服务模式等等,都是从我们所认同的人文体系出发的。”广州市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谈起例外时,提到最多的就是人文。
以此为出发点,例外调整着品牌的侧重,相比视觉效果,例外更加注重触觉,希望通过触觉将舒适感和自信力量传递到消费者内心。在服装用料上,例外有自己的“护城河”,一直坚持采用棉麻丝毛等天然材质,并相继创立了五个实验室 :针梭织工作室、毛织工作室、配件工作室、染整实验室和品质实验室,进行包括原料、设计、品牌的前端研发。
如今,回头看例外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两点。一是在关注人文的基础上,坚持从面料研发到设计上的创意追求,多年来稳固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风格与用户群体 ;二是品牌调性传承东方文化,品牌定位与目标用户的审美追求相当契合。
如果没有了本土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时尚无从谈起。深谙此道的例外,从未放松过对中国美学的发掘,更是在 2015 年开启了品牌的“传习·再造”项目,持续关注苗族传统手艺及文化,甚至不惜带着整支设计团队驻扎深山,与苗族百姓同吃同住,完成一场“修行”。
自此,例外每一季的设计都有了苗族文化的影子。基于对苗文化及传统手工艺的深入研究与思考,配合特有的重绣、印染、手工剪花、手工提花等现代工艺,创造出更符合日常穿着的民族文化服饰。在追求民族自信的消费环境中,例外的这一探索深入人心,将品牌旗帜插在了中国服饰文化引领力的高峰。
大巧若拙,将基础做到极致
近年来,有一个品牌的成绩让人惊叹,那就是之禾(ICICLE)。2007 年,之禾的销售额大概是两千多万,但是到了 2016 年就做到了 15 亿元,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30% ~ 40%。在高端百货和购物中心,之禾的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两年内的商品绝不打折,一旦部分商品 7 折,就需要出动保安维持卖场秩序。
2012 年,之禾还在法国开设了子公司,现在法国公司的运营状况也非常好。
很多人想要了解“之禾模式”的精髓,从而获得成长,“但这很难,之禾的精髓不是秘密,但很难学得。”之禾创始人叶寿增说。之禾把最大的竞争力放在了最难的方面,就是制造。“每家公司都很重视设计,我们是一个不算很聪明的公司,所以我们把特别辛苦、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制造环节,变成我们的竞争力。”
之禾在制造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很多服装公司难以想象的。在大量企业将制造端向内地转移之时,之禾还在扩大它在上海及上海周边的工厂。
在开设法国子公司后不久,之禾收购了曾经为国际品牌Maxmara Amazon 做大衣的工厂,它与原上海工厂一江之隔。六七年前,之禾工厂的所有职工大概有两百多人,经过并购韩国和日本在国内的一些工厂,现在工厂人数已经达到一千多人。
说之禾的工厂是国内最好的服装工厂之一,一点也不夸张。春节过后,一千多人的到岗率基本达到 99%,人才凝聚力就是之禾的精髓,优越的环境和丰厚的待遇吸引了很多制衣高手。之禾的制造做到了同行中的极致,在版型和工艺上的严苛态度,让之禾逐渐脱颖而出。“我们实际上是选择了用踏实的、最慢的方式在发展,用 2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规划一件事,结果就水到渠成。”叶寿增说。
艺术让销售水到渠成
作为家纺行业中首屈一指的领军品牌,富安娜在 2016 年的总营业收入达了 23 亿元,同比增长 10%,利润 5.6 亿元,同比增长 15%,在全国各省市拥有门店两千多家。业内流行一句话 :最“偷懒”的产品设计方案,就是当富安娜发布新品后学习一下。
丰富的题材、艺术化的设计、变幻的色彩,就是富安娜的立身之本。其中,最能体现品牌精神的人要数富安娜品牌创始人林国芳了。不谈市场、不谈销售,相比于一位老板、企业家,他更像一个“艺痴”。为了激发家用纺织品的时尚源动力,林国芳像奇才乔布斯一样,始终身兼产品总监一职。
时至今日,每年林国芳还都会去国外参观展览,同时在茂密的丛林里用单反寻找他想要的花、鸟、树与阳光。林国芳平日六成的时间在研发部,与设计团队一起对花色进行讨论、修改,所有产品最后调色,林国芳都必须要亲自把关,有时招进来一些大学生、设计师,他也都会亲自带上一段时间。
在林国芳的带领下,富安娜不断创新,累计开发了数千种花型,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之一。在鲁迅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富安娜的产品甚至成为课堂上的示范画。
当谈及富安娜的知名度与业绩时,林国芳说 :“艺术的催化,使销售变得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