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泰:精益化管理成就行业标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句话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早在 1990 年,鲁泰公司生产的纱线就达到了乌斯特公报 25% 的水平,这代表了当时国内纺织企业的最高水平。而之后,鲁泰的纱线质量稳步提高,部分产品更是达到了乌斯特公报 5% 的水平,得到了泰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客户的认可,并被外商赞誉为中国纺织界的“茅台酒”。而这些,显然离不开鲁泰设备管理方面的贡献。

在中国纺织产业中,当众多纺织企业对设备管理还处在萌芽期,鲁泰的设备管理便步入了体系化管理阶段,并独树一帜地创建了自己的生产方式——“鲁泰生产方式”(LTPS),让行业设备管理有了可遵循的轨迹。

记者了解到,鲁泰现有设备总资产 70 亿元,在设备管理方面紧紧围绕公司战略,按“一流设备、精益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缔造精品”的设备管理工作方针,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无意争锋”下的自我提升

鲁泰人崇尚“无意争锋”,但却不断寻求自我提升,恰是在这样的理念导引之下,鲁泰才能在“不争”的心态中挺立潮头。

2014 年,鲁泰纺织荣获“全球卓越绩效奖”,也由此掀起了鲁泰纺织所在地——山东淄博市争相学习鲁泰管理、对标鲁泰的热潮,如今,当地已有多家企业荣获“鲁泰式管理标杆企业”称号。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家宾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专访时介绍,鲁泰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总思路是以 6S 管理、体系管理为基础,全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同时,企业还以丰田企业为标杆实现精益生产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设备精细化管理方面,鲁泰于 2011 年推行 TPM 管理,以八大支柱(自主保全、专业保全、计划保全、改善保全、培训保全、品质保全、环境保全、事物保全)为基本方法,通过初期清扫、自主点检、OPL(单点课程)等项目,培养操作人员简单维护设备的能力。利用MTBF、MTTR、PM 等工具,提升专业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 OEE 分析制定设备综合效率提升方案,逐步构建全员维护与专业维修相结合的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保证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

智能化推动下的管理升级

提起鲁泰,近年来最多见于报端的非“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莫属。走进鲁泰数字化染色车间,其“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尤为显眼,这里没有了穿梭于车间搬运纱线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往返的机械手以及地表穿插有序的轨道。据悉,这套装备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的跨越,使我国成为了世界首个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王家宾表示,近年来,企业不断完善 ERP 系统来提升管理效率,利用先进的中控管理系统与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通过 EAM 系统对设备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将设备资产管理、计划管理、故障管理、费用管理、TPM 管理等设备管理工作融合为一体,实现上下联动。

在技术提升和革新方面,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项 ;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9 项 ;开发了 600 多项新技术,其中 12 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5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等核心技术和装备 ;获得授权专利 278 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39 项。

质量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王家宾谈到,设备管理的目的是提升生产设备的综合效能,从而实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

因此,鲁泰对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有效管理,做到合理选购、精心维护、适时淘汰,发挥其最大效能。同时,在维护设备的时候,尽量减少再次投入的费用,保证低故障率,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降低消耗来达到增加效益、增加品种的目的。设备的管理工作,一切以为改善质量为宗旨。

据悉,鲁泰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根本,以产品的广泛适应性为要求,在设备的中期管理环节,以财务系统测算为指导,对设备的性能及运维成本做出精确分析。通过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准确把握设备的运行状况。紧紧围绕产品结构的变化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设备性能的提升满足订单的需求。

“比如效率提升是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因此设备也要快速地变化品种,配合生产。这些都是从生产出发,也就是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出发。”

王家宾表示,这个质量是一个大质量的概念,它涵盖了产品品质、效率提升、交期准时、节能、绿色低碳等多个层面的质量意义。

设备管理重在发挥人的能动性

鲁泰所遵循的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其中一个理念是准时化(JIT)生产,另一个是自 化。不同于我们所说的“自动化”,这个“ ”强调的是人的能动性。而鲁泰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了解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非常注重设备管理工作方面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鲁泰的设备管理思想是全员维护,由此也产生了一套培训操作员的方法,如初期清扫、自主点检、OPL(单点课程)等项目,培养操作人员简单维护设备的能力。每当有新员工到岗前,都会接受这样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方式实现。OPL(单点课程)实现了生产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持续提高管、用、修人员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每个岗位都会有对应的学历要求,每位员工都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在岗人员也会通过职称评定来决定其岗位和薪金。

基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要求,在外部培训方面,公司先后与鲁泰职业学校、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不同专业的定期操作实训,及时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部培训方面,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建立不同工序培训,通过入厂三级培训、技术比武培训、技工评聘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使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做到“三好四会”(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公司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