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球员必修课——提高意识

近几个赛季,中国足协大力推广U23政策。其本意在于提高中国年轻球员水平。多打比赛当然对年轻球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处于23岁年龄段的球员,基本已经定型,技术水平提高的空间并不多。而真正与世界级球员的差距在于无球状态下的决定。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年轻球员来说,意识的欠缺才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中超俱乐部中,作为拥有国内最出色青训的山东鲁能,在2017赛季初曾被看作亚冠资格有力争夺者。但最终却没能达到预期。山东鲁能经历了大面积的人员更迭,以国内年轻球员与高水平外援为主要班底出征中超。由于近几年的鲁能队常常出现体能问题,前任主帅马加特狠抓体能训练,效果明显。赛季初期至中期,鲁能队战绩不俗,处于亚冠资格争夺者角色。然而赛季中后期的鲁能,又一次出现疲软的表现。赢球势头锐减,平局场次增多。虽然其中没有稳定得分点是球队明显的问题,但是作为国内班底的年轻球员无法给予应有的支援则是最大的原因。可以说是拼劲由于意识不足。与鲁能相仿,上海上港在赛季前半程势如破竹。相比鲁能,上港的年轻球员更加成熟,正由年轻球员向成熟球员过度,本是可以冲击荣誉的成熟期。可是同样因为国内班底的疲软,导致上港依次与中超、亚冠与足协杯冠军失之交臂。两队都有现如今最好的国内年轻球员,却没能踢出理想成绩,究其原因,球员意识的欠缺是恐是本质。

技术层面的欠缺,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训练弥补,而意识层面的欠缺则是我们难以逾越的沟壑。关于意识的培养,应该是在足球人才培养中融会贯通的一项内容。遗憾的是以现在我们的年轻球员场上表现来看,场上的无球跑动、战术意识十分欠缺。这一点并不是可以通过增加上场次数来弥补的。作为年轻球员为主的鲁能与上港,虽然国内球员质量较高,但是关系到中前场的人员安排,仍然是以高质量外援为首选。作为中国球员主要分布的中后场球员,在外援被限制后,很难给予及时的跑动或传球支援。这一点在2017年亚冠东亚区决赛上海上港对阵浦和红钻的比赛中尤为突出。浦和球员默契的跑动和及时的补位,凭借整体攻防限制上港外援表现。相反上港国内球员完全不能给予有效的应对,在跑动接应方面与对手暂时还不处于同一级别。

对于如何提高现有国内球员的足球意识,现任贵州智诚主教练曼萨诺可能会有独到的办法。2017赛季曼萨诺中途接任升班马贵州智诚。经过曼萨诺的调教,一度被看做降级热门的贵州在赛季末排名第八。究其原因,是曼萨诺依球员特点,制定符合球队的可执行的战术。在比赛场上的贵州球员,利用相对合理的跑动与传球,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加之合理的搭配外援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国内球员作用。以外援为主的攻击点加上国内球员的帮助,贵州得以保级成功。因此看来,国内球员的实力或许不同,但是在意识方面的提高会给球队带来更大的帮助。

也许曼萨诺是个个例,但他的经验依然可以为各俱乐部借鉴,只是对于更多的教练员来说却难以效仿。更多的职业俱乐部教练员需要考虑怎样的球员能为我所用,却不能改变已有球员的自身实力和意识。这些基本的战术素养与意识本应在球员成长中逐渐理解并在各阶段训练和比赛中加以实践和练习。U23政策的颁布给了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我们的球员需要思考如何去踢,教练需要解决如何去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