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笨”办法挣大钱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02 14:56

  编者按投资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如何把对市场状态的识别应用于投资实践?如何在资本市场中屏蔽噪音,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全面展示了基金经理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的真实想法与应对策略,揭示了优质公司的成长路径和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

  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不太平静,股市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基于此,我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从5178点跌到现在,股市下跌了近40%,但是有些板块平均涨了40%,比如白酒、家电、港股的汽车等。这些板块的股票,商业模式简单,估值也很便宜,季报、年报出来后业绩也很清晰。但是,为什么投资者在5178点的时候不愿意买这类股票,而追逐一些所谓的概念、主题、故事?今天回头看,这些股票下跌了70%。所以我觉得,投资还是得回归公司的本质。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希望今天付出一笔钱,能够在未来收回更多钱,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投资本质上还是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成长预期的东西。因此,看投资的本质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看行业的商业模式。买股票看行业,就像买房子看小区一样,你可以装修你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小区的环境。公司也一样,即便有优秀的管理团队,但如果在一个很烂的行业,不管怎么敬业、挣扎,业绩都不会太好。而有些行业赚钱实在太容易了,最典型的就是白酒行业。一把米、一斤水,可有的卖100元,有的更是卖到500元,即便卖100元,毛利率都在80%-90%。因此,首先要看这个行业挣钱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业的竞争格局。我们经常说格局决定结局,很典型的行业就是空调行业。空调并不算很出众的行业,但是2005年价格战之后至今,形成了两家龙头公司占据市场绝对优势的格局。行业格局优化后,即使整体增速下滑,两家龙头公司业绩增长也很快,股价也都涨了几十倍。

  第三,看行业的空间。中国过去15年走了美国100年走的路,美国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上分别用了三五十年,而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在一起15年就完成了。中国变化很快,可以在3年时间内用掉美国一个世纪用的水泥量。在这种情况下,必定有一些行业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经是夕阳行业。在行业选择上,要避开这些夕阳行业,同时也要避开刚开始就百舸争流的行业。一些新兴行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大家都看好,有100家天使投资人往上扑,50家VC往里冲,公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的行业根本不知谁是赢家。我们要的是成长期和稳定期,白色家电就处于稳定期,有些消费品在成长期,这种阶段特别好做投资。当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很重要。

  第四,看行业的门槛。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资本回报率稍微高一点、净利润率稍微高一点的行业,就会有100个人山寨、1000个人抄袭。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壁垒,要么有品牌优势。从白酒行业来看,2012年和2013年,不少地产公司尝试开发自己的白酒品牌,但两三年后都失败了,因为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一般人进不去。所以要想清楚,一家公司为什么能够持续保持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问题想清楚了,这个行业就看明白了。

  要找品类最优的公司。我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家公司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会越大越强,还是会越大越难?在有些行业,当公司销售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径,增长非常难,这种行业就是越大越难,对这种行业要小心。中国有很多软件公司其实是做系统集成的,成长过程中大量依赖人海战术,虽然最终销售是增长的,但是人均利润不断下滑,没有规模效应。这同微软公司产品化的软件不一样。我们都想买行业龙头,要有规模优势,越大越强。

  一般来说,我会聚焦在那些我们看得懂、看得明白、商业模式简单又容易挣钱的行业。我会静下心来把行业、公司、管理层这3个问题搞清楚,会在一家公司上面花很多时间,一旦重仓买入,会持有很久。过去18个月,我在A股和港股的第一大重仓都没有改变,因为买之前就很清楚,所以即使是在熊市中,也有超额收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