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当代伦理价值

摘 要:文章深度剖析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认为此学说不仅强调一般意义上的认识与实践之关系,更强调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践履之关系;不仅强调“知”与“行”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强调“知”与“行”的同一关系,即,“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两者不相分离,也不能分离。唯有以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作为实践手段,于人于事才有可能达至于最完满的状态。文章认为,用王阳明的这个“知行合一”学说从道德践履的角度来分析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道德滑坡现象,可以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从而挖掘出阳明心学丰富的当代伦理价值。

关键词:道德意识;道德践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曾经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1] ,充分肯定了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23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1 ,高度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习和研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23 ,能够为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研究述评

作为心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建立起了一套系统的心学理论。其中,“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三大基本命题。中国的阳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浙江学者,对有关研究王阳明思想的文献整理工程做得很扎实。清华大学国学院的陈来教授曾经在2010年2月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文指出:“1992年,浙江社会科学院的吴光教授等专家学者编校的《王阳明全集》上、下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为推动王阳明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到了2007年,由钱明、董平等教授主持的《阳明后学文献丛书》出版,使得阳明学的研究出现了更新的气象;2009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光教授主编的《阳明学研究丛书》,为后学者研究阳明心学提供了更多翔实的资料。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当代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很多,已经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清华大学的陈来教授对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实践价值以及“良知”的指导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王守仁这个命题的重点是强调‘行是知的功夫’,即知以行为自己的实现手段。这样,没有什么独立的、先于行或与行割裂的知,要达到知,就必须通过行。同时,行也不是一匹瞎马狂奔,它有知作为指导。所以,行不能无主意,故行不离知;知不能无手段,故知离行。知与行是不可分离的” [2]295 ;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国荣教授用其独到的视角分析了“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在王阳明那里,致知过程主要不在于知识的积累,它更多地指向诚意。” [3]283 “诚意以成就德性为其具体内容,王阳明要求‘在事上磨练做工夫’,这种工夫,亦被视为德性自我培养的方式。” [3]283 杨国荣教授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归纳为‘知—行—知’的总秩序” [3]284 ,认为“王阳明把知与行的关系理解为从知(本然的良知)到行,又由行到知(明觉之知)的双重转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德性与德行的统一。对知行关系的这种理解,不同于抽象地肯定知行的统一,它通过引入过程的观点而在某些方面触及了知与行的互动。” [3]284 在此,杨国荣教授高度强调了德性与德行的统一性以及德行的重要性;浙江大学的董平教授认为:“王阳明 [2] 从‘知行本体’与‘知行工夫’来论证知行合一的命题。知行本体强调知行本来意义上的合一,知行工夫则强调知行在工夫过程中的结构关系,突出了‘行即是知’的意义。” [4]214 董平教授反复强调要深层次地去理解“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不能简单地只从字面上去肤浅地理解,在他看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反对把知、行分为两截,强调了它们的存在与表现在过程上的统一性,知、行是相互具足、相互圆融的” [4]214 ,并进一步强调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根本意思上来说,‘致良知’所强调的仍然是‘知行合一’,在这一意思上,‘致良知’也可以被认为是‘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 而“致良知”是道德践履的最高境界,正是在这一层面上,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伦理价值才最大限度地被展现了出来。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作这样的逻辑推理:若人人皆能以“良知”促行,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必将大大提升,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在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被许多专家学者不断肯定的过程中,其伦理价值和时代意义也不断被肯定,但是,真正能够很好地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与当今社会存在的具体伦理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展开深入分析的文章还是比较稀缺,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各种社会问题迭出,尤其是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现象非常突出,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出现严重不同步的现象,如:有些领导干部的严重贪腐行为的存在、社会上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诚信危机等等,如果个体没有对自身有较高的道德要求并切实付诸实践,伦理道德滑坡的现象将无法避免,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恰能很好地起到纠时弊之偏的作用,特别是其强调的“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等思想,高度强调了“知”与“行”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真知”促“真行”的伦理意蕴,如此,通过道德实践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将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