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其中一方面是土地污染,因此,许多厂家便打出了“生态米”、 “有机米”、 “富硒米”等概念,试图以“无污染”、“更营养”等宣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有消费者也愿意选择 “看上去品质和质量把控更严”的高价米。毕竟,消费者仅凭肉眼很难分辨出大米的优劣。
你购买的大米真的“无污染”吗? 10 款大米品质差异几何?
2017 年 10 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产自不同地区的 6 款粳米及 4 款籼米,测试其重金属镉、砷以及胶稠度、碳水化合物、糊化温度等营养品质指标。
测试结果显示,北大荒、孟乍隆、金龙鱼、十月稻田、福临门、KOKO、璞谷塘、柴火大院等8 款大米均未检出镉 ;此外,所有大米均未检出无机砷。
10 款大米软硬差距悬殊,最“软”的璞谷塘石板大米是最“硬”的十月稻田稻花香米的 1.7 倍,口感更理想。
除此之外,10 款大米碳水化合物差别不明显,“提供热量的能力”不分伯仲。
8 款大米“天然无污染”
对于全球大米消费量最大的中国来说,2013年发生的“镉大米事件”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今,“重金属大米”依然是消费者长驱不散的梦魇,每每提起我们还是会产生担忧与抵触的心理。而实际上,我们平时所说的“重金属大米”,最常见的就是镉与砷超标。
镉与砷是稻谷作物中最容易富集的重金属之一,镉含量的高低反映了农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砷则主要来源于受污染的灌溉用水。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庞月红表示 :“大米中的镉主要来自于土壤,水稻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镉,不同地区的土壤不同,其含镉量也不尽相同。”据资料介绍,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可达 30 年,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若摄入过量镉,将会在人体肝、肾内不断积累,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肾功能障碍、软骨病等。
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成人(60kg)每天的镉摄入量不超过 60ug 即是安全的。
我国对大米中镉的限量是≤ 0.2mgkg,这与欧盟一致,高于日本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 0.4mgkg 的要求。
砷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毒害过程,被认为是一级致癌物的无机砷(俗称“砒霜”)可诱发许多疾病,如癌症、皮肤色素沉着和角化病等皮肤病变(如台湾“乌脚病”)。
我国对大米中无机砷的限量是≤ 0.2mgkg,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无机砷对人体的“安全上限”是每天每 kg 体重的摄入量不超过 2 ug。那 10 款大米的重金属测试结果如何?它们是“毒大米”吗?
测试结果显示,在镉指标中,北大荒、孟乍隆、金龙鱼、十月稻田、福临门、KOKO、璞谷塘、柴火大院等 8 款大米均未检出镉,且所有的大米都没有检出无机砷,大家不用担心。(如图 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